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在筑底后恢复向好
在重点领域的改革应包括想方设法将本土创新从科技行业扩展到各个行业,在大力改进教育、激发创新活力、消除不利于创新发生的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着力打造能够提升创新自由度、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欲望的社会文化。
如果2023年是秋冬,那么2024年就是冬春。冬天已过半,有人已经一脚踏入春天,夏天不再遥不可及。在经历了繁荣之后,人们往往预期繁荣将会继续;而在遭遇挫折打击之后,又容易悲观泄气。2023年过去了,很多人在这一年过得不大如意;2024年姗姗而来,我们依然需要用信心面对。
2024年,中国经济将进入筑底和恢复向好时期,没必要唱空。但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U型或V型复苏,中间出现一些波折也在所难免。
在我看来,2024年的中国经济筑底和恢复的预期,正如乾卦的初爻和九二爻辞,或“潜龙勿用”,或“见龙在田”。“潜龙勿用”对应暮冬,是人生的蛰伏期,也是厚积薄发的阶段。对于经济而言,衰退已经触底,这是低谷时期,实体经济的调整接近尾声。种种迹象表明,与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关系密切的金融行业的治理整顿将成为热点。比如银行、信托、保险、私募投资等。而股票和债券相关行业如券商、基金管理等,则有机会做大做强,获得较快发展。“见龙在田”对应初春,是人生轨迹出现上升、崭露头角的时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从传统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转换是一个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平衡好破立关系,协调好破立的力度和节奏。“立”主要依靠企业自主行动,“破”更多来自政策作用,大家做好应对颠簸起伏的准备。
加大宏观逆周期调控力度,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从中央财政层面加杠杆,统筹地方债务和对扩大消费给予支持;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灵活和宽松,避免短期通缩长期化。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宏观政策出自多门,难度是协调非经济政策与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如何加强各个政策领域的协调性,及时评估政策效应和纠正偏差做法,是发挥经济活力的必要条件。
稳预期、稳增长和稳就业,激活经济活力的关键抓手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稳外资外企,另一方面是让民营经济在恢复元气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这两方面说过很多遍了,只有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切实落实相关举措,才能逐步见效。加强产业层面的对外开放,尤其是面向东盟、拉美、西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各种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仍有较大施展空间。
社会预期偏弱的局面要改变,要促进民间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与之前的提法基本一致。但是,扭转民营企业家和投资者的预期,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明确对民营经济如何看待和对待,需要自上而下地厘清思路,要明确宣示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将长期执行下去。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要处理好低效率部门与高效率部门的资源错配、财政负担与人口拐点之间的矛盾。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要依靠创新科技,即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经之路,短期看,数智技术是实现它的主要工具。举国体制在发展路线和目标明确的技术领域,有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也要看到颠覆性技术主要依靠个体自由发挥为基础的创新,以及来自基础科学理论的创新,没有确定的路径和方法可循,需要个人和企业善于发现不易察觉的机会,并主动尝试新事物和充满创新精神。
创新经济是充满活力的经济,充满活力的经济孕育了创新经济。高度创新活力需要有推动创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文化。在重点领域的改革应包括想方设法将本土创新从科技行业扩展到各个行业,在大力改进教育、激发创新活力、消除不利于创新发生的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着力打造能够提升创新自由度、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欲望的社会文化。
2024年的改革主要落力在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和预期、稳妥处置金融风险、全面实施稳健审慎的金融监管。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三五年时间。金融供给侧改革将率先在银行、信托、保险、股权投资等领域展开。中国特色的金融首先是守住安全底线,注重金融发展的普惠性,并跟上用科技为金融赋能的发展趋势和步伐。金融深化改革和开放的重点是提高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作为融资的主要渠道,股市将在2024年有所表现。为解决银行补充资本金和提升满足新技术型企业融资需求的能力,金融证券市场可能出现一波上涨,以实现金融安全和服务实体经济这两大打造“金融强国”的必竟之功。金融业将淡化精英色彩,提高金融科技含量,逐渐告别传统金融的经营业态。
2024年,建议投资者仍重点关注科技、大健康、教育、餐饮、休闲娱乐、新型基础设施、银发经济等主题投资机会。驱动消费需要有新意,在健康消费的基础上,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可能成为新潮流。在新能源车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发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低空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催谷高端消费;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快速消费品仍将继续恢复。消费的另一个着力点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的平台类企业。挖掘消费的潜能和提高投资的效率需要打破信心低迷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困局。如观察到打破信心低谷或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实际有效举措落地执行,市场有可能出现买入信号。
(郑磊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热门相关:苏医生,你笑起来很好看 娶一送一:爹地,放开我妈咪! 宝贝轻轻:总裁,用力爱! 重生真的很淡定 我有一张沾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