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楼宇,置身智慧建筑24年,蓄力与变革
当下最适合讲好楼宇科技新故事的典型企业。
文 | 秦明
在2017年3月下旬的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第一届智慧建筑峰会于此举办,这是智慧建筑行业的一次里程碑事件。未来智慧建筑的特征,一个具有感知和永远在线的“生命体”、一个拥有大脑的自进化智慧平台、一个人机物深度融合的开放生态系统,被重新定义与诠释。
此前虽然有很多企业从技术角度做着相似的一些业务,但是这个概念一经问世,就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尤其某互联网公司凭借从大数据、平台模式角度对智慧建筑的研究成果与落地项目,将这个赛道推向了热潮。
智慧建筑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智慧建筑于1984年诞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它的前身是一座旧金融大厦。当时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在改造过程中引入了信息系统,将楼宇的供水、空调、防火防盗、供配电等系统通过电脑控制。在那个时期,准确的是在1983年,一位名叫Cardin的学者,对智能建筑进行了最初定义:拥有全自动服务控制系统的建筑。
智慧建筑的早期定义几乎完全集中在技术方面。此后研究者们对它的描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从ICT、自动化集成等技术要素为主,转向用户体验、绿色环保,再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沿着这40年的发展轨迹来看,建筑经历了从传统、智能到智慧的三大阶段的演变。
20世界80年代是一个节点,那时变化都只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配备各种各样的辅助系统,从而达成一些难以实现的效果,如建筑状态管理、网络化、辅助办公等,智能建筑作为新的研究和产业热点,成为普遍认可的新概念。
期间一些百年老牌企业依靠先发优势迅速完成市场拓展。如江森自控早在1972、1990年先后推出了世界第一台建筑物控制系统微电脑 JC/80、突破性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Metasys。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如今在该赛道有影响力的国产企业,提供云服务的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在千禧年左右才成立,15年后才开始在此处布局;美的、海康、大华等以家电制造或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陆续发展起来,距离其沿着自身核心产品转型迈入智慧建筑市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仍有数十年。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智慧建筑被新定义的期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十五年周期定律”——每隔15年发生一次技术变革,每次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出现格局性的变化。尤其在2015年之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技术、BIM、虚拟现实等核心概念的大量机遇相继出现,智慧建筑的产生条件看似走向成熟。因此,当真正“能思考”的智慧建筑被提出时,也被大众给予了很高的期待。
现实引起深思。传统互联网公司虽然想用智慧建筑带动其云计算或ICT等主营业务,但是由于智慧建筑业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该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并未达到预期,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和竞争优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智慧建筑理念的提出,完成了不错的市场客户教育和启发,也为后来者打开了一扇幸运之门。
如今,智慧建筑已经从概念到必需品,客户心智也将智慧建筑由选项转变为不可或缺的需求。随着数字化转型、国产替代浪潮,这块市场也从鸡肋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国内企业从楼宇运营中找价值、找机会的时代已经来临。
2022年1月,首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举办,随后2023年3月在上海落地了第二届,期间10多场论坛、超120位顶级大咖、3000余位建筑生态从业者参与。这场可能是中国楼宇科技领域近年来最大型的线下生态大会,美的楼宇科技作为发起方与主办方,将智慧建筑推到了新高度。半个多月后,即2024年1月11-12日,第三届也将在深圳落地举办。
就影响力而言,楼宇科技TRUE大会,可以说是2017年以来的中国楼宇科技行业的又一次里程碑事件。而美的楼宇科技转型的缩影,也势必造就了它成为智慧建筑行业当下最适合讲好新故事的典型企业了。
楼宇科技与企业转型
美的楼宇科技最早成立于1999年,于2021年由“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更名而来,是美的集团旗下与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创新型业务并列的五大业务板块之一。其中,暖通空调、电梯、楼宇智能化和综合能源管理等构成了智慧楼宇生态的基本业务。
从中央空调到楼宇科技,美的楼宇科技走出了创新之路。自1999年开始,2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拓展,美的中央空调已然成为国内市场的领导者。据产业在线的2022年度数据显示,其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且在多联机市场领跑国内品牌,市场份额超过18%。
然而,对于一家设备制造零售业起家的大公司而言,过去快速增长的红利因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如何持续保持。转向企业服务和产业整合的道路,既是一种挑战,也是大公司发展历程中最常见、最主流的变革策略。
2020年以来,美的楼宇科技逐渐转移重心,以科技化、“产品即服务”的新理念淡化TOC业务所迎来的天花板,向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延伸。背后是楼宇市场本身的痛点与需求存在,尤其是在市场容量仍在增长、国产替代不可逆的产业格局中,围绕着数字化与减碳,大量确定性的机会浮出水面。
过去用户关注的是楼宇建筑中的空调、电梯等这类“器官”设备,如今美的楼宇科技面对TOB市场的转型必然是需要结合楼控这类“神经系统”,并将这些单纯的硬件设备与楼控平台“藏”进更大的盒子,形成一套综合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并非等同于过去20年国内大量服务商做的简单集成工作,而是投入大量成本做更多的创新,也就是基于不同行业场景,提供不同的软硬件一体化组合方案。
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与智慧建筑数字化总承包(DEPCO)模式,是美的楼宇科技转型后给到的答案。倘若没有前者作为建筑生态的数字大脑,便无法把数据的分类、存储、流通、运转等方面,跟建筑本身和建筑的基础运营完全结合起来,也无法通过数据驱动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客户需求。后者主要通过对生态圈的构建,保证智慧建筑综合解决方案的落地。毕竟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参与方角色的割裂性,造成的交付质量问题在行业中早已根深蒂固。
近三年,美的楼宇科技凭借过去暖通空调强大的市场优势积累的客户和硬件基础,着力打造了基于iBUILDING的“软硬一体”综合解决方案,包括DEPCO全新模式提出后,构建了智慧建筑落地的方法论,逐渐引导生态用共同的认知逻辑,推动行业升级。
2023年,美的楼宇科技也在立足iBUILDING的底层数字化支撑,不断升级基于单点硬件设备的解决方法,助力硬件产品及行业的数字化升级。比如针对旗下核心包含多联机、商用热泵、大型水机的核心产品,推出了一站式中央空调管理工具“i管家”,通过对设备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与故障诊断,大幅提升产品运维服务质量和效率;针对水机的运维场景打造水机智慧运维平台,“i管家”与“水机博士Chiller Doctor”,提供覆盖本地及线上的智慧运维服务,大大降低设备运维的难度。
在电梯场景中,针对LINVOL数智电梯推出的iLINVOL乘客版小程序,通过免接触快捷呼梯,进一步减少了员工候梯和电梯行程时间,结合搭载了MECS变频一体化控制系统,在高峰时间段能够自动化分配电梯,乘客的乘梯体验更好;在楼宇控制场景中,从第一款物联网KONG DDC 系列发布,到2023年11月KONG大师APP上线,帮助楼宇运维人员快速实现楼宇控制设备的选型、组合及搭建。
传统楼宇场景之外,美的楼宇科技也基于iBUILDING推出光储热柔解决方案、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来承接建筑在双碳与新能源趋势下的机会。其中,帮助终端用户实现光储热充/家庭能源一站式管理iEasyEnergy APP应用已在全球超40个国家应用市场上架。这是一件综合且复杂的事情。仅聚焦到柔性控制单一场景,每个国家甚至地区的用户习惯、政策都不尽相同。如何最大化利用好峰谷价差,算法如何动态调整、如何定价,都要对不同地方调研深入了解。
当然,智慧建筑赛道是个苦生意,也是一个注定没有“杀手级应用”的苦行业,它不像互联网,一个“滴滴”的出现,就把整个出租车行业全部改变了。过去,智慧建筑行业的需求被高速增长掩盖了光环,如今只有回归行业现实,从一个个场景和项目开始不断优化,讲透数字化的价值,不断做好软硬件的升级迭代,才能真的推行下去。
美的楼宇,新故事的探索
项目的落地实践永远是最具说服力的。美的楼宇科技在地产、园区、医院、工厂、轨交等场景做出了不少经典案例。比如花旗大厦绿改项目、抖音集团新江湾城办公园区、西安启迪儿童医院、和祐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梅林万科大厦、宁波地铁6号线、美的荆州与重庆工厂等等。
如何避免纯项目制堆人头的生意,尽可能形成标准化。美的楼宇科技一直做的iBUILDING软硬一体化数智建筑解决方案就是答案,把通用能力做抽象,再根据不同需求细微迭代,从而避免了每次反复开发的痛点。即核心逻辑就是通过前期的整个样板项目沉淀出标准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然后再规模复制。
过程中,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以及注重不同场景的方案积累十分关键。比如在与常规建筑体系有诸多不同之处的医院场景下,手术室作为对洁净度要求最为严苛的空间场景,整个手术区域外有3~4道门,医护人员每穿过一道门,从污染区通过半污染区、最后进入洁净区,洁净程度逐一升级,要实现“百级手术室”的国家标准要求,不仅要有高超的空气净化设备,还要能把室内空间软件、硬件相结合。在西安启迪儿童医院,美的楼宇科技基于iBUILDING搭建医疗物联网应用系统,提供暖通空调、楼宇自控、软件平台等,打造洁净场景的设计施工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产品、技术、服务模式的立体化升级。
对于办公楼或园区,尤其像位于陆家嘴核心区的上海花旗集团大厦这类高端楼宇,资产保值增值是业主的核心需求之一。在租户入住率高达95%的情况下,这就需要美的楼宇科技尽可能以较短的工期,且不影响租户日常办公的前提下,提供制冷、采暖、强电、自控、土建、装配式管道、云平台等一站式机房场景的解决方案,包括从方案设计到交付落地进行全流程管理。将数字化与高效机房解决方案结合,针对高效机房研发了“傻瓜式”iBUILDING高效机房编辑器,来应对传统BIM模型过于笨重和难操作的特点,助力高效机房快速落地。
在制造业工厂场景中,能源结构转型与减碳成为企业关心的核心指标。这便需要从建筑空间设计、整个机电技术、低碳技术到智慧化运营等要素出发,通过一套逻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协调统一起来。荆州工厂通过智慧运营中心等数字云管理平台进行合理规划订单和产线设置,精确掌握物流实时状态和智能调度,实现物流效率提升15%以上。此外,围绕“硬件设备+数字科技”结合实现提效降碳,已获得了PAS2060碳中和达成核证证书。
还有对于电力企业,如何缓解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空调负荷作为关键因素,美的楼宇科技设计开发了一套兼顾响应负荷预测、控制及末端用户舒适度的算法控制架构,通过空调负荷柔性调控协助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美的楼宇科技通过与中国电科院、南方电网等展开合作,打造的iBUILDING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今年也已入市测试成功。
可以推断,在技术与隐形专业的积累之上,谁有更好的数字化平台或者柔性能力,谁有布局包括空调、逆变器、电梯、光伏等产品线的硬件生态,谁的优势就会更明显。那些仅从数字化角度切入市场的软件企业,其落地遇到的困难不可谓不大。因为其落地,不仅需要大量横跨暖通专业、材料专业、空气动力专业的知识,还得考虑磁悬浮、气悬浮等细节知识,要有熟悉不同算法的专家团队,以及拥有市场竞争力的硬件产品生态。
再看美的楼宇科技的布局,暖通、电梯、能源、楼宇控制等核心业务板块动作频频。比如自研MDV8多联机新品;自研水机新品,如鲲禹螺杆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鲲禹模块化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鲲禹磁悬浮离心式空压机等;自研美控新品,相继推出KONG DDC控制器、KONG DDS、末端控制器、NZ零境系统系统、KONG - Smart Control 悟空病房控制单元、会议室控制单元等核心产品;布局海外能源市场,打造光储热柔解决方案;旗下LINVOL、菱王两个电梯品牌分别布局客梯、货梯市场,并推出了LINVOL天翡CUBY-S别墅电梯等多款电梯新品……
(鲲禹模块化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产品图)
站在行业视角,美的楼宇科技基于iBUILDING的“软硬一体”综合解决方案和数字化总承包(DEPCO)模式便显得如此全面且重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数字化不断提升硬件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拥有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数据平台可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也可以了解用户如何使用美的自身的产品,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和售后支持。这不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逐步转变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谁可能成为行业引领者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代。在一家知名智库机构看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新经济+ESG。其中新经济主要是指数据驱动的经济,ESG则是指结合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社会责任的理念。站在市场角度来看,传统企业之后获取数据资产也是需要在新的产业链上进行重构和重新分配,而分配的重要依据便是企业的ESG能力。这种判断也在逐渐被验证,也可以理解包括美的在内的很多企业的两大抓手便是智能与低碳。
中国大修大建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旧改市场正在蓬勃兴起,智慧建筑已然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还将会迎来一波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双碳进一步催生了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演变,在国内带来至少百万亿级别的基础设施升级市场空间,以及背后所代表的400万亿存量地产资产的激活契机。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量企业将围绕智慧楼宇、园区与城市等新建与存量资产的盘活或运营机遇,势必呈现出一个繁荣的生态。不同参与者依靠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无论是云服务、摄像头、IOC屏幕,还是空调设备、数字化平台等玩家,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共识之下彼此开放协议,互相支持。如此这样,行业才会走向良性发展的时代。
楼宇科技TRUE大会作为智慧建筑行业必不可少的交流平台,过去两届展示了黑科技、前沿商业、模式创新等行业最新发展和落地场景,包括即将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有1场核心主论坛、1场年度新品发布会、7场平行分论坛、多场专业交流会,某种程度上也营造了行业良性健康、共同发展的环境。
最后回到当下,虽然一些头部企业在做的某些创新型事情还没有变成行业主流,很多事情也还在演绎过程中,包括仍有不少智慧建筑对用户端的价值在行业层面还没有完全凸显,但接下来只要耐下性子做实事,踏踏实实抠细节,那么智慧建筑的理想故事并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