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下 传统出口强市如何应对挑战?
在从出口大国走向出口强国的过程中,中国出口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出口产业链不断延长,在出口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从贸易方式来看,当前,自主权更大的一般贸易占比接近2/3,成为主流。从出口商品类别来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新三样”成为新的增长极。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已接棒外资成为出口主力军。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拉美和非洲的出口份额增加,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出口新格局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出口强市有的积极巩固产业优势、发展新动能,贡献了成功样本;有的仍在转型阵痛中寻求破局之道。
挑战一:
外资依赖“双刃剑”待解
2023年,民营企业出口金额同比增加6%,表现坚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金额同比减少9.2%,大幅拉低了全年中国出口增速。主要出口城市中,成都、苏州和上海外资企业出口占比超过一半(表3)。这些由外资构成主要出口力量的城市,出口更容易受外商投资减少等因素影响。
以苏州为例,虽然苏州出口的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与深圳相当,但深圳出口以民营企业为主,且出口产品拥有更高的自主研发属性,而苏州大量依靠了外企加工贸易。依托于国际代工模式快速成长的苏州工业虽总量庞大,却也容易遭受制约。近几年频频传出的外企撤出消息,使苏州的产业结构和出口承压。2019年至2023年苏州的出口额仅增长了10.43%,30强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挑战二:
提升加工贸易价值链
在全球价值链中,加工贸易产业附加值低、利润薄、可替代性强,在外需不足时更易遭受冲击。相比之下,一般贸易囊括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自主权更大。2023年,中国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2.5%,加工贸易出口下降8.5%,出口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过去几年的产业转移中,东南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多流向了中西部地区。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城市中,苏州、东莞2022年加工贸易占比仍超过30%。
作为昔日的世界工厂,东莞过去五年出口增速在30强城市中垫底。电子信息业是东莞的重要支柱产业,全球电子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对东莞出口造成了较大冲击。而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的增加,进一步侵蚀了东莞加工贸易微薄的利润率水平,造成订单减少、厂商撤离。
虽然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全国占比已减少至20%左右,但对于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对拉动出口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西部领头羊重庆和成都,加工贸易占比均超过50%。
近日,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为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提供政策指导。东莞等城市也正积极布局一系列产业实施转型,例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等。
挑战三:
巩固优势应对外需波动
2023年中国主要商品出口“冰火两重天”,汽车出口增长76.8%,表现惊艳,而贡献近六成出口额的机电产品,全年出口额仅增长2.9%。
对于具有成熟产业体系的出口城市,顺应出口转变调整产业结构。海外对出口商品的需求具有周期性,在顺应周期布局新动能的同时,这些城市更应巩固自身优势,提高细分领域出口话语权,并以此维持出口的竞争优势。
例如,深圳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八成。2023年,在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放缓的背景下,深圳机电产品出口逆势增长6.7%,优势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机电产品中,“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33.9%,新旧动能全面开花。
又如利用义乌“世界超市”角色打造出独特城市名片的金华,2023年出口金额达到6630.66亿元,成为中国出口第六城。义乌出口的崛起颇具地方特色,2014年,义乌市场“1039”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正式实施,与一般贸易相比,市场采购贸易解决了“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等小商品出口难题,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大大激发了义乌出口的活力。近两年,义乌再次借力跨境电商带动出口,摸索出了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义乌模式”。
挑战四:
减少单一市场依赖
2018年末至202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例由19.23%降低至14.81%,对欧盟的出口比例由16.43%降低至14.82%,与此同时,东盟承接中国出口的比例由12.83%提升至15.49%。东盟取代美欧,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美市场出口依赖度高的城市面临市场下滑的挑战。
主要出口城市中,宁波2022年销往美国和欧盟的商品占比接近45%,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宁波出口并未被这一不利因素波及,2019年至2023年,宁波出口增长了49.31%。
宁波出口得以维持稳定增长,与宁波先进制造基础扎实、出口产品及时换档有关。宁波被誉为“单项冠军之城”,这些企业大多掌握了细分市场话语权,使宁波的外贸工业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对冲了部分外贸压力。
在全球贸易格局和中国出口结构发生变革的当下,重点城市出口的挑战和转型为更多城市提升出口竞争力提供借鉴。未来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经济发展特征,努力推动产业链升级,是这些城市在未来外贸竞争中共同面对的课题。记者 范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