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N”、“焕新”效能……中国经济新亮点不断涌现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央视网消息: 2023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举措,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多行业、多项指标均出现了积极变化,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项数据显示,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我国消费市场正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市场活力正持续增强。
2023年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8、9月份,市场销售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消费市场恢复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居民升级类和绿色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8%、12.2%和8.3%,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超过500万辆,同比增长33.8%。
线下客流量逐步回升,特色商业街区、品牌体验店等新消费场景竞相涌现,带动实体店铺经营持续改善。前三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其中,专业店和便利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3%和7.5%,增速比1—8月份均加快0.2个百分点。
随着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复苏,居民消费信心逐步回升,供需两侧协同释放潜力,服务消费市场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居民外出休闲旅游、返乡探亲交织叠加,带动旅行相关类消费加快恢复。
盘活资源 消费新场景激发新活力
2023年以来,随着人们出行半径持续扩大,旅游、商贸、文体等多种业态融合的新场景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力引擎。在四川,通过打造40多个消费新场景,前三季度累积吸引消费者2.7亿人次,人均文化娱乐类消费同比增长23.9%。当地是如何盘活资源,激活消费活力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成都东门码头,身穿汉服的演员或是在点茶待客,或是在与游客对诗。一曲罢后,游客登上游船,不仅可以欣赏菩提灯光秀,还可以品味曲艺坝坝茶感受优雅诗意。
除了以市井诗意为主题的东门码头,成都还打造了以潮流市集为主题的成华公园码头、潮流艺术范儿为主题的音乐广场码头,游船线路从最初的4公里延伸至10公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沿途风景,还能随时下船上岸,体验多样化的消费业态。
以水为媒,让消费新场景串珠成链;以街搭桥,不断延伸消费的时间和空间。2023年以来,各地线下消费持续恢复。成都太古里商圈新增了130多家首店,“焕新”效能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客流。怎么才能延伸消费场景、挖掘消费潜力?当地在太古里商圈、春熙路商圈、盐市口等传统商圈的3公里范围内,激活背街小巷的文旅资源,打造“一街一特色”。
步行1.5公里,就可以在独立书店喝咖啡,在熊猫邮局集限量邮戳,再在川剧院听唱一曲川剧的折子戏,这条文化氛围浓郁的华兴街,让消费者品味了另一番味道。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打造街巷里弄的文化消费场景,成都的一些商业样态也在为消费者提供社交需求。走进人民公园对面的这片拥有6栋老建筑的祠堂街艺术街区,户外用品店、独立美术馆,以及潮流店铺沿街依次铺开。开放式的布置,不仅可以让游客坐在长凳上享受惬意时光,还可以在店铺的兴趣小组分享交流经验。
目前,成都已经改造完成100多条特色街区,依托街区文化积淀、商业业态等资源,持续激活区域消费潜力。
老商场变身新载体 加速"孵化"新消费
除了打造新场景、融合新业态,2023年以来,各地也在改造一批老旧商场,着力培育新型消费载体。新的消费载体有什么特别之处,如何激发新的消费潜力?
一同参与调研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王微。长期从事消费领域研究的她告诉记者,眼前这家商业综合体,原本是一个濒临倒闭的老商场,经过改造后,几个月已经吸引了近百万人次前来“打卡”,创造了近亿元的消费额,这引起了她调研的兴趣。而这个新商业体的名字,也让她充满了好奇。
走到商场正门,门口一排排方块座椅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而它的内部也是打破了传统商场的布局,简单的工业风格、不规则的开放空间,更像是打造了一个社交的场所。
王微告诉记者,这种把文化、艺术与商品结合的新型购物方式叫策展型零售。比起直接售卖商品,“策展”更注重场景的构建,因此也更能引发消费者的共鸣。
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增添新鲜感和回头率,每隔4—8周,他们都会更新主题展览和场景设计。这一期,就有一些和家居生活相关。
除了餐饮门店、零售超市、国潮商铺,我们还在这个商业体里发现了户外用品专卖店、宠物友好超市、滑板体验店和户外篮球场等多种消费场所。
不仅是北京,2023年以来,一批新商圈在各地焕新亮相,“商圈+展览”“商圈+潮玩市集”“商圈+小型音乐会”和赛事等,正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消费总额保持增长势头,消费潜力正在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