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碳排放《蓝皮书》发布,专家呼吁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冷舒眉】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单位编撰的《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该《蓝皮书》集中呈现了中国科学院专家关于全球林火碳排放研究的最新结果,分析了2001年至2022年全球林火碳排放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动态,评估了全球主要极端林火事件气候环境效应。负责参与该项研究的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呼吁,未来应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共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干扰过程,显著影响森林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特征,从而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蓝皮书》指出,2001年至2022年间,全球年均森林过火面积为4695万公顷,是同期年均人工林增长面积的11倍。在此期间,全球林火共排放339亿吨二氧化碳,可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35 ppm(百万分之一),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碳排放源。全球林火CO2排放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北半球高纬度针叶林区的林火CO2排放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蓝皮书》中指出,2001至2022 年间,非洲年均森林过火面积最高,约为 3332 万公顷(其中约 52%的面积属于重复火烧),占全球年均森林过火面积的 71%,但是森林过火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最为显著,约为-21 万公顷/年。除北美洲外,其他大洲森林过火面积均呈下降趋势。
《蓝皮书》显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极端林火事件频发是造成近年来全球林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蓝皮书》对全球典型极端林火事件进行了梳理,以2023年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为例,本次林火排放CO2超过15亿吨,高于加拿大过去22年林火产生CO2排放量的总和(13.74亿吨),严重削弱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此外,2023年5月至8月,加拿大林火累计排放1002万吨PM2.5,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波及本国全境,还通过大气环流作用,对北半球广大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蓝皮书》建议,应建立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鉴于林火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建议将其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碳排放监测与计量系统,同时将林火碳排放的风险防控纳入碳汇林市场的碳交易体系。
“如果将林火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可以借助这种机制,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让各国引起重视,防范极端林火,但想要形成这种机制,相关研究非常复杂,因此提议形成一个国际计划,让全球都行动起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蓝皮书》也建议,应深化林火碳排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林火风险识别、预测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研发灾后植被重建和碳汇快速恢复技术,建立统一标准的林火碳排放计量与评估系统。
此外,《蓝皮书》还提出,应加强极端林火防范与管理。森林可燃物处理和火源管控是预防林火发生的关键措施。建议将可燃物处理纳入森林管理,通过计划火烧、机械清除等方式,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林火发生强度。
与此同时,朱教君还建议,应该因地制宜,调整森林树种的组成,优化防火带的结构布局研究。“防护林到底如何防护森林火灾现在还是一项研究空白,未来我们可能要瞄准新的方向,开展防护林的防火研究,我们的主要思路就是在森林中潜在发生林火的地方,采用建立‘绿色防火带’的方式,种植抗火性强的树种,类似的研究已列入我们未来的计划。”朱教君称。
《蓝皮书》还对中国林火防范以及减少林火碳排放量的成果予以展示。《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森林面积占全球5.4%,但林火碳排放量仅占全球林火碳排放总量的0.65%,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01年至2022年间,中国林火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均CO2排放量为0.10亿吨。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徐文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通过科学有效的林火管理,林火预防是可以实现的。中国的森林防火预防措施非常到位,对夜间的点火照明以及烟花爆竹燃放,乱扔烟头等行为都有严格的管理,平时我们也会加强林火防治的宣传,深化民众对于林火防治的意识。
“我国的林火防范工作实施的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政策,并建立了比较完善且科学有效的林火预警、监控体系,构建了完善的林火管理网络。通过大力投入,我们基本实现了‘早发现、早扑灭’,有效降低了林火发生率以及林火的碳排放量。”徐文茹表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从2001年起,我国的林火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危害也在逐步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