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材料配合反华势力发动“环保”攻势,国安部披露
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同时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个别国家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在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对我设置一系列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假“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妄图阻滞我外贸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势头。
“环保”贸易壁垒直指我优势产业
在外需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中国外贸产业依托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和不断扩大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呈现整体向好的态势。以水产出口为例,中国水产出口额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有力推动了水产捕捞、养殖、加工、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同时带动城乡居民就业增收,为全球水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世界范围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然而,个别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量,对我水产出口疯狂抹黑、无理打压,企图以非正当手段竞赢国际市场。一方面强加所谓“技术标准”和“生态标签”逼迫我公开产品上下游信息,对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捕风捉影式调查;另一方面利用反华媒体、非政府组织大肆宣传鼓噪,炮制“非法捕捞”“破坏生态”等虚假信息,模糊国际社会认知,为后续打压制裁制造口实、烘托氛围,实现将我相关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目的,进而出台限制我水产贸易的法案,对我构筑“环保”壁垒。
个别国内机构和人员沦为境外反华势力帮凶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为赢得境外反华势力的“青睐”,获取他们提供的“蝇头小利”,个别境内机构和人员甘心成为被裹挟利用对象,罔顾国家安全和利益,配合境外发动“环保”攻势。
境内人员李某在外留学期间,热心参加公益环保活动,深受境外极端“环保主义”理念影响,后被境外反华势力拉拢发展。在相关机构协助下,李某同境外行业协会、跨国企业、主要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逐步密切关系。学成回国后,李某受境外指挥成立商业咨询公司,专门搜集我水产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信息,“评估”我企业社会责任。在境外反华势力的幕后支持和资源投送下,李某所在公司短时间内跻身行业“头部”,并以提供项目资助、出境深造名额为诱饵,同我国一些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取了大量涉我产业政策、数据信息,并提供境外。
特别是在明知危害后果的前提下,李某多次接受境外指挥,捏造我水产行业存在环保问题的“证明材料”,为境外反华势力鼓动相关国家出台贸易限制法案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李某因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已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惩处。
高度警惕“环保”壁垒背后的政治阴谋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环保”不应被用来打造“小院高墙”。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多起案件显示,境外反华势力继对新疆棉花、番茄等重要农产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后,又以“环保”之名将我水产出口纳入打压限制的名单之中。这些污名化标签仅是境外反华势力遏华战略的第一步,之后便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过一系列贸易限制法案,胁迫国际企业退出我相关产业链供应链。这种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严重破坏了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和全球供应链稳定,更成为境外反华势力全面遏制中国的着力点,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阴谋。
国家安全机关将始终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打好维护国家安全的“组合拳”,坚决依法打击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国家安全法》第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第七十七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相关企业机构要提高警惕,遇到可疑人员提出有关特殊问题或需求,要及时留存证据,及时拨打12339举报受理电话,或登录www.12339.gov.cn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或通过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