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云峰:找准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实现绿水青山的守护与增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理解。然而,伴随着旅游活动的日益增长,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议题。在全球范围内,旅游保护与开发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要统筹保护与开发。旅游保护与开发,作为一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实则寻求着和谐共生的可能。

一、发展阶段1、保护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对部分重点文物古迹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并出台了一系列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如1961年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此阶段更侧重于保护,对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主要体现在开放名胜、保护文物和整理古迹上,一些著名景点如故宫、颐和园等开始有了初步的管理和保护措施,这个阶段的工作奠定了中国文旅资源保护的基础,但规模和系统性相对有限。2、弱保护强开发阶段在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阶段保护与开发并重,尽管在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但大量旅游资源得以实现深入开发,如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风景区,以及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迅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国家开始重视旅游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同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开始申报世界遗产。3、可持续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各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标“双碳”目标共同推动绿色发展,中国旅游业的保护与开发更加注重平衡与可持续性。从“弱保护、强开发”转向“强保护、轻开发或不开发”,强调生态优先,将保护放在首位。在这一阶段,政府持续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的投入,稳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逐步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理性思考1、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旅游保护的核心在于维护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完整性,确保旅游资源的长期可用性和吸引力。自然景观如国家公园、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以及文化遗产如历史遗迹、传统村落,都是需要精心保护的对象。保护工作不仅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生态足迹,还能增强当地社区的文化自豪感和社会福祉。2、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旅游开发聚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以及创造新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合理的开发可以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多元化。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旅游开发还能增强目的地的竞争力,吸引国际游客,推动地区知名度跃升。3、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意味着保护好自然风光和文化遗存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未来的投资。保护不是简单地限制开发,而是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确保旅游活动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开发也不再是无序扩张,而是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推动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相融合,形成绿色低碳的旅游模式。

三、未来建议 1、前期:洞察市场,和谐共生(1)洞察市场与群众需求在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做到洞察市场和群众需求至关重要。明确旅游项目的目标客户群体,包括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消费能力等特征,进行细分市场研究,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洞察市场需求的同时,要高度尊重和保护目的地的原生文化,避免文化同化和商业化过度。市场和群众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旅游项目需保持灵活性,适时调整策略,引入创新元素,开发可持续旅游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2)合理利用与适度开发推广低碳、绿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对可开发区域实施适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旅游活动不会超出环境承载力。开发低影响、高价值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减少对单一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2、中期:精细施工,智慧融入(1)精细施工与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低影响建设技术,减少对周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干扰。如使用环保材料,实施严格的扬尘控制和噪音管理措施,确保施工活动不对文物古迹造成损害,同时保护自然生态。(2)智慧建设与科技应用融入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供在线预订、智能导航、虚拟现实体验等功能,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个性化定制旅游产品。利用科技手段,如数字导览、虚拟现实体验,减少对实体资源的依赖,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3、后期:利益共享,持续发展(1)社区参与及利益共享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管理,确保旅游收益能回馈社区,同时让社区成员成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守护者。定期开展社区参与活动,如文化节、手工艺市集等,让游客有机会深入地了解当地生活,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形成良性循环。设立定期的社区会议,畅通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居民对文旅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确保项目持续符合社区的发展需求和期望。(2)动态监测与长期维护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评估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及时调整规划和管理策略。建立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动态监测系统,定期评估环境变化和设施状况,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强化科技赋能水平,如无人机巡检、遥感监测等,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旅游开发的规范和标准,对违规行为实施有效监管和惩罚。制定并实施国际认可的可持续旅游标准,如绿色环球认证、地球检查等,确保旅游活动符合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要求。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开透明地展示文旅项目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自我审视和改进,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当前,文化和旅游正步入一个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强调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新阶段。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制度保障,探索出一条既保护好自然遗产又促进经济发展的旅游新路径,构建一个可持续、包容的文旅发展模式,共同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

(本文首发于文旅中国,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作者贾云峰系著名城市品牌策划人;梅慧姗系专家助理)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热门相关:极品明君   女王嫁到:老公,太凶了   隐婚101天:唐少宠妻成瘾   梁医生又在偷偷套路我   春秋我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