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请来了“外援大脑”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给企业请来了“外援大脑”
全市33个院企联合实验室助力产业发展
■记者 周佩佳 通讯员 王陈燕
“有了这个联合实验室,能帮我们缩短一半的研发时间,预计年底我们就能向市场推出这款新产品,大大早于我们最初的预计。”昨天,刚开完项目研究进度通气会,嘉善瑞晟和医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缪烨扦对产品上市更有信心了。
瑞晟和医药是嘉善的一家本土医药企业,之前以生产和销售仿制药为主,随着对市场了解的深入,企业越发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市场上对妇科抑菌和助眠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目前的常见产品都有一定的弊端,如果我们能开发一款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就好了。”缪烨扦说道。
有些想法一旦萌生,便再也无法抑制,但缪烨扦也很清楚自家企业的痛点,“我们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人才和创新是短板,这是掣肘我们发展的最大因素。”
转变的契机出现在去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缪烨扦听说了浙江大学在嘉善落地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在随后的实地参观接洽中,双方聊到了相关项目的科研需求。“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前后才10多天就敲定了合作意向。”缪烨扦说。
当月接洽,当月签约,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嘉善瑞晟和医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瑞晟和联合实验室”)正式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健康实验室挂牌,相关科研工作也马上开展起来。
由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健康实验室副主任刘祥瑞教授担任瑞晟和联合实验室主任,未来健康实验室特聘副研究员刘玲博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助理,还配备一名研究员、一名博士后、两名硕士学历的工程专员以及实验室的高精尖设备,全职为瑞晟和医药的项目服务。
“实验室配备的都是硕博以上高学历人才,对我们企业来说非常宝贵。要是仅仅企业出面,恐怕有钱也请不到。”缪烨扦坦言,联合实验室就像企业的“外援大脑”。他也有了一个新职务——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负责把市场动向及时带回实验室。
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目前合作项目进展喜人。“就妇科抑菌产品而言,我们首先对市面上的同类产品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针对其中的共同痛点进行总结归纳,继而研发出一种既能更好保护益生菌又能兼顾杀灭有害菌的产品配方。”刘玲介绍道。
按照计划,该款妇科抑菌产品有望在今年年底面世,“我们希望能在一年内实现1000万元的销售额,三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更让缪烨扦看好的是食源助眠产品,“助眠产品的市场有百亿级别体量,如果能进入这个赛道,对企业来说无疑将是飞跃式的进步。”
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研究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论文或者专利,而是直面市场受众的具象产品。“我们以前在高校里更多关注的是基础研究,很少关注到市场应用,现在通过联合实验室,可以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开发转换成市场需要的产品,让我们的科研成果更有生命力。”从浙大博士后出站后,刘玲应聘加入联合实验室,用所学专业解决产业端的实际困难,“我们非常乐于看到广大消费者从我们的科研成果中受益。”
企业获得了“外援大脑”,科研成果获得了更强生命力,像这样的院企联合实验室,在嘉兴共有33个,它们正在各个领域为企业助力赋能。
近年来,嘉兴科技系统围绕“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引领产业”的理念,出台《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常态化组织开展院企银企对接会,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主体“牵手联姻”,支持和调动科创积极性,聚力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我市已举办3场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会,发布科技成果31项,签订院企合作项目22个、银企合作项目22个,签约授信金额达21700万元。2021年11月以来,全市已经累计举办20场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会,发布科技成果205项,签订院企合作项目89个、银企合作项目63个,签约授信金额达42.64亿元。
“放手”发展当下、“放眼”蓄势未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特点,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出题,院校解题,能有效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是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