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玉溪的温暖,走向更远的地方
本文转自:玉溪日报
带着玉溪的温暖,走向更远的地方
——刘光俊与茶结缘创业记□ 本报记者 唐雯霖
在玉溪城市的一隅,一幢白墙黛瓦的徽派小楼深藏在民宅间。走进这幢被称为“山岛茶庐”的小楼,落座在古朴典雅的“茶空间”,从一盏清茗中品味哀牢深山的茶香,聆听主人刘光俊讲述与茶结缘的故事,感受这方热土带给他的温暖。
在玉溪与茶结缘
2002年金秋,刘光俊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从家乡曲靖市富源县来到玉溪师范学院。这是他第一次走进玉溪,谁曾想,一来就待了22年。
2005年,刘光俊大学毕业。本可以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但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却留在了玉溪,开辟了自己的人生新路。
从入职通信企业,到进入金融机构,刘光俊如饥似渴地学习,为的就是能走好将来的创业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光俊走进新平县者竜乡竹箐村委会,被掩映在深山云雾间的茶园美景深深吸引了。“要是在这里盖间房,节假日带家人和朋友亲近自然放松心情,那该有多惬意。”刘光俊说,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心间,不断激发起创业的冲动。
2019年,刘光俊辞去工作,来到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通过林地流转承包了300余亩茶园,注册成立玉溪哀牢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迈出创业第一步。2022年,刘光俊注册成立红塔区山岛茶庐茶叶经营部,亲手打造出“茶空间”。
哀牢山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茶马古道文化,让刘光俊与茶结缘,把创业的根扎在了玉溪。
感受玉溪的温暖
企业需要扩建一条一公里左右的道路连通茶园,扩建道路要占到4户村民的田地。为了确保企业顺利发展,竹箐村委会的干部积极主动协调,帮助刘光俊快速解决了修路占地问题。
一天深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茶园的变压器被吹倒的树木砸坏烧毁,又是竹箐村委会的干部用发电机应急供电,协调电力部门及时解决通电问题。
刘光俊在红塔区租下一幢民房,改造装修成“茶空间”后,发现老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排水困难,影响经营。就在他为此头痛之时,社区干部主动上门,借助玉溪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茶空间”所在区域的排水管进行了改造。
自从开始创业,刘光俊得到了很多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他说:“我在这里深深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和这个城市的温暖。”
茶园有8名固定工,到采茶高峰期,季节性用工一天30人左右,一年支付劳务工资和茶园维护费用约30万元,企业联农带农兴乡村;“茶空间”录用了5名大学生,每年支付工资超过25万元,企业创业带就业共同发展。资助竹箐村委会修建村庄道路,设立助学基金资助山区儿童,刘光俊积极回报社会。
打造玉溪的味道
以传统茶文化传习为支点,打造以“一盏茶的美学之旅”为核心的产品营销新业态,刘光俊将深山里的古茶园与城市里的“茶空间”完美融合,打造“永奕号”品牌,输出玉溪味道。
为了让曾经过度矮化和采摘受损的古茶树恢复生机,刘光俊和创业团队坚持5年不采摘,修剪、除草、翻耕,精心培植着这些大自然的精灵。
为了制作出引领市场消费的产品,刘光俊带领创业团队潜心开发出“中国红”普洱茶和白茶、红茶等系列产品。
为了构建营销新业态,刘光俊在“茶空间”中植入马帮烤茶、宋韵点茶、茶百戏等传统茶文化体验项目,与商务洽谈、电商平台有机结合,让置身“山岛茶庐”者体验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
而今,置身闹市、心在深山的刘光俊对于未来的创业规划显得更有底气:把哀牢深山的古茶园变身成“山岛庄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地处闹市中的“茶空间”更具韵味,推动文化与商务的深度融合发展。刘光俊要带着玉溪的温暖,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