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龙尾”到“扛龙头”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从“舞龙尾”到“扛龙头”
——松桃蓼皋街道强化基层治理见成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门口新增的垃圾收集箱影响环境。”松桃自治县蓼皋街道南门社区鸿达小区的居民反映,社区干部立即赶到现场,短短5分钟,就协同相关部门将垃圾收集箱移走。
“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我们都会立马就办。”南门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胜飞介绍,为做好治理,社区创新“四个三”工作法,即通过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用好感情、亲情、友情纽带,全力稳住、留住、守住,并想尽方法、使尽招式、用尽政策,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今年4月初,松桃自治县举办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及“枫桥式工作法”擂台大比武,南门社区在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擂台大比武中一举夺魁;蓼皋街道在“枫桥式综治中心”比试中位列第二。
“别看现在‘扛龙头’,其实过去常‘舞龙尾’。”蓼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杨成华深有感触。
蓼皋街道下辖31个村(社区),总人口18万余人,其中,超过2万人的社区有6个,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近3万居民。
人口基数大、服务地域广、社情民意复杂,而蓼皋街道只有100名干部职工。过去,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中,蓼皋街道很多工作时常垫底。
蓼皋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松林说,去年以来,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开展“严规矩、转作风、提能力”系列活动,努力强化基层治理各项工作。
蓼皋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明确“稳定、服务、发展”的工作重心,不断服务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树立“谁行谁干、能上能下”的导向,严督导、明奖惩,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团山社区居住着搬迁群众6500多人,居民多,社情民意复杂。社区第一书记雷礼荣说:“在街道的指导下,通过开办居民夜校、推行积分管理等办法,实现了无纠纷、零上访。”
“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的干劲越来越足。”平块社区党总支书记宋长江感慨,“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去年纯利润达100多万元。”
如今的蓼皋街道“捷报频传”:2023年度松桃围绕“强双基”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工作,蓼皋街道被列为先进基层党工委;中心工作也由原来的“挂末”变成现在的“靠前”,很多单项工作扛起了县里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