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评︱以“身边”为起点,继续探寻大运河的故事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第五个年头。这条古老而辉煌的水道,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从古至今,大运河承载了货物的流通,促进了知识、信仰和技术的互鉴,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辉煌的篇章。它是古代新罗、日本等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关键路径,也是当下中国和世界经济与贸易蓬勃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沿大运河南下游历中国,他的记述如同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跨越时空,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大运河沿线的繁荣景象和大运河作为文化走廊的独特魅力,深刻影响了当时乃至现今世界对东方文明的认知与理解。
现在,大运河依然是一条活生生的交流大动脉,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体验和感知。在游览中,游客们不仅看到了大运河鲜活的模样,更主动参与了大运河价值的创造和传播,他们的评价和感知因此富含了更多元、包容的元素,这正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共同价值”理念。
事实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运河的意义其实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和交通功能,它已经成了一个能够引发跨国界共鸣的文化符号。例如大运河早就被纳入德国等国家的教材中,成为研究工程奇迹和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案例。它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今天,当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述大运河的故事?其实,方法就在“身边”。那就是鼓励更多的运河沿线居民积极参与文化传播,担当“形象大使”,讲述他们丰富、多元、有趣的在地运河故事,让各方游客在真切的生活状态里感受到大运河的独特魅力。
悠悠千年,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文化基因、游记记载等,为建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汇聚沿线智慧,共同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基于东西方“共同价值”的遗产价值评判标准,将大运河的故事讲给世界听,让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明纽带,继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