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追清逐绿绽新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洪秋婷

绿美风光入画来,南粤山河展新颜。万物繁茂的6月,行走在岭南大地,生态“底色”铺陈出发展“绿色”,一呼一吸间便可感知城市脉动。

近年来,广东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乐章。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

海洋孕育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关乎建设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11%,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6个百分点。据初步核算,2023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为1877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

一年以来,广东不断优化海洋开发利用,提升经略海洋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疏近拓远的海上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充分激发海洋“聚宝盆”潜能,有序布局海洋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做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高端海工装备、绿色石化等海洋产业,海上粮仓、海上矿山、海上药库、海上油田建设成效显著;制定海岸线保护整治修复实施方案,开展海岸线保护整治专项行动,突出守护好“国宝”红树林,打造“绿美广东”海洋样板。

在广东海洋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同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营造红树林约2656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约2010公顷。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以及江门台山、湛江雷州、徐闻、惠州惠东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省7个海岛入选国家级“和美海岛”,占全国入选总数的1/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2.3%,为近二十年来最好水平。

向海而兴,向新而行。借助海洋资源禀赋,广东正汇聚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力,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

广东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近年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全面推行田长制,组织编制出台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开创性大规模实施垦造水田45万亩,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3年实现耕地净增加,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构建省、市、县、镇、村、村小组“5+1”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搭建全省统一的耕地保护“田长制”信息监管平台,层层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推动耕地保护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从静态的被动保护向动态的主动监管的转变。

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上,广东持续多点发力,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等方面实现了由良转好、由好转优的多项转变。广东省通过集中连片整治耕地,稳妥推进恢复和补充耕地,从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耕地净增加,累计净流入超过24万亩,实现全省耕地从连续多年净流出向净流入的转变。

此外,广东省还积极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健全“三位一体”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通过提升普惠性资金补偿力度、健全耕地保护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跨区域调剂补偿机制等方式,激活耕地保护发展动能。

广东省正以“田长制”为抓手,凝聚多方力量握指成拳,“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耕地保护蓝图成为现实,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热门相关:永恒王权   史上第一密探   极品仙医在都市   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校花之贴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