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最新成果发布 发现汉代以来江淮东部盐业生产遗存
昨天(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4项考古最新进展。其中,浙江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存在;江苏盐城一系列盐业考古,不断明晰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的发展脉络;江苏淮安3处城市考古,则反映出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的历史。
本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浙江绍兴稽中遗址相关考古负责人介绍,为配合当地城市建设,2024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战国两汉时期高等级建筑遗存,包括战国时期1组大型建筑基址和1眼距今约2500年的水井,据文献记载,推测为越国遗存,成为探寻越国都城的重要线索。汉代遗存除建筑基址、水井、马坑外,还首次发现汉代木刺实物,上面墨书“会稽”“山阴”古代郡县地名,成为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
国家文物局本次发布的第2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江苏盐城系列盐业考古。相关考古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江苏省多家考古单位联合,在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中,取得系列盐业考古新发现。其中沙井头遗址,现在初步推测其所在区域为西汉盐渎县城所在地;缪杭遗址盐业生产中的引蓄水、摊场等遗迹,是一处唐代制盐聚落;后北团遗址发现盐灶、淋卤坑等遗迹,是一处自南宋延续至明清的制盐聚落。这些发现,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的历史脉络。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国家文物局将坚持大考古工作思路,持续推动深化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最大限度提取信息,系统整合历年考古发现,将碎片化的历史信息逐渐织补到城市考古一张图上,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学术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避免工程建设对地下埋藏文物造成破坏,配合工程建设的考古已成为我国考古工作的重点。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基本建设考古项目都在1000项以上,占年度考古项目数量比重超过80%。
江苏省淮安市庆成门、新路、板闸镇三处遗址的发掘,同样为配合当地城市建设展开,2021年以来,发现明清时期的城门门道、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街巷类遗存,以及餐饮厨具为大宗的各类器物,再现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的繁荣景象。
北宋都城景龙门 《清明上河图》中寻原貌
为了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发现了北宋都城景龙门,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目前考古专家利用《清明上河图》等绘画名作,已初步完成对景龙门的复原。
北宋东京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繁华景象通过不朽名作《清明上河图》得以实景式地保存下来。《汴京遗迹志》等文献记载,北宋东京城“北面三门,东曰安远门,西曰天波门,中曰景龙门”,一面城墙安设三处城门,凸显城之大。然而,随着黄河泛滥,这座城最终淹没在泥沙之下。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王三营:景龙门遗址发掘,并不是针对景龙门遗址去发掘的,而是配合一个基本建设项目开展的考古工作。考古工作之前,知道这个地方有北宋东京城内城城墙,在探方东侧发现了柱础,可能跟城门有关系,所以就向东进行了扩方,最后发现是一座完整的城门。是我们的一个意外的惊喜。
2023年启动至今的考古发掘显示,景龙门通宽约60米、进深超过19米,规模宏大;整体由3个门道、隔墙及两侧墩台构成。尤其发现墩台属于包砖逐层错缝露龈砌造,与《清明上河图》尾段描绘的城门营造法式相同,《清明上河图》成为考古专家复原景龙门的一个重要参照。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王三营:《清明上河图》里那个城门,我们主要是参考了城墙包砖的露龈砌造,还有两侧的收分,以及城门洞里面的排叉柱。当然景龙门是三门道,而《清明上河图》里面是一个单门道。《清明上河图》虽然不是特指哪一座城门,但是它是按照实景来描绘的。
宋徽宗的传世名作《瑞鹤图》,记录了东京城大内南面正门宣德门的样貌,其屋顶样式和鸱尾构件,也成为复原景龙门的参照资料。当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结合,消失在黄河泥沙下的北宋景龙门,逐渐露出最可能的“原貌”。在古代中国,古人穿过城门才能入城,景龙门遗址的发现,成为人们重新想象北宋、认识北宋的一把通关密钥。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王三营:这几年我们相继发掘了外城的顺天门遗址,城内的州桥遗址,还有西水门遗址,再加上景龙门遗址,都是东京城内一些重要的节点。城市考古就像拼图一样,不断地进行发掘,一点一点地收集,然后把这些信息最后归纳到一张图上,让我们看到当年都城的宏伟的气象。
热门相关:国民女神:重生王牌千金 我向斐少撒个娇 江太太恃宠而骄 聊斋大圣人 剑道邪尊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