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藏粮于“技”,让“大国粮仓”装满“科技密码”

“沃野流金麦穗香,颗粒归仓话丰年”。眼下正值夏粮收购,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在广袤田野铺展,麦粒渐满,从田头到麦仓,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一粒粒金黄的麦子透着这“三夏”好“丰景”。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24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2024年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长2.5%。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国家粮食安全意识。中国自古以来把粮食视为“国之重宝”,十分重视粮食的积蓄和储备,1953年浙江省余杭县仓前粮站保管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总结祖先的储粮经验,苦干加巧干,首创了“无虫”粮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了“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等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树立大食物观。“粮安则天下安”,确保粮食安全是保障我国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所以必须时刻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根弦都不能松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之需要。

藏粮于“技”,加快实施“科技兴粮”工程,促进粮食科技创新发展。粮食入仓,细心呵护,随着一大批数字化、智能化粮库建设并投入运营,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储备集团,目前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中央储备粮的综合储存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包括“数字粮仓”、“智能在线监测”、“四合一”科技储粮、智能氮气气调等在内的多种储粮技术,塑造出我国大国粮仓科技化、智能化的模样。如何藏粮于技,为粮食插上“科技的翅膀”,关键在“技”,这个“技”是科学技术,比如耕作管理、制种、机械设备、基础设施等技术,也可以是日积月累的耕作经验等等,可谓是任重道远。未来亟需建立完善储粮科技创新长效机制,重点攻克绿色生态储粮、粮食节约减损、质量卫生安全、粮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技术运用等重大科技难题,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实现绿色生态储粮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和“大国储备”,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必须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技能高超、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2022年,全国粮食行业入统技术工人达到37.9万人,高技能人才8万人,一批批粮工巧匠在粮食储藏、粮油质检等岗位上挥洒辛勤汗水、贡献精湛技艺、汇聚创新智慧,为推动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说出“我是农民的孩子,我永远都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中储粮成都储藏院的付鹏程怀着满腔热爱与坚持带领团队攻克了氮气气调、粮情自动分析、空调控温等储粮技术难题,不少成果都达到国内首创、国际先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真正为储粮科技化、智能化做出了贡献。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应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愿意下功夫,全面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储备企业和广大“守粮人”共同努力,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生产,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储备力量”,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喻猛(湖北襄阳)

责编:詹蔷【责任编辑:王舒娴】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热门相关:我的全世界就是你   捡宝王   这个赘婿有点强   兵王无双   兵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