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山深处,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遵义市汇川区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见闻

王秀芳 石丽丹

“这在以前,得去遵义市的大医院看,来回一趟花销可不小。”前几日,家住山盆镇雨台村的左康平来镇中心卫生院复查,提及就医感受和体验时,她直言不仅方便,还很省钱。

去年6月,左阿姨因腹痛、腹胀前往汇川区山盆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经胃肠镜检查,诊断为胃多发息肉、结肠多发息肉,遂进行胃息肉、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不久好转出院。

在山盆镇中心卫生院,患者正进行中医诊疗。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山盆镇位于遵义市西北部,大娄山脉横贯东南,是汇川区的偏远乡镇。在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内镜检查治疗,曾是全镇7.2万百姓遥不可及的愿望。

“缺人才,缺技术,缺设备。”山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廷发言简意赅。他说,次中心建设前,卫生院缺乏执业医师和先进设备,很多检查和手术都做不了,群众经常长途跋涉外出求医。

2022年,山盆镇中心卫生院被纳入贵州省第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改变由此而来。

购进彩色B超、氩气电刀、钬激光机、呼吸机等先进设备,规范建立健康体检中心、急诊医学科等临床科室,通过培训、进修学习提升医务人员技能水平,引进紧缺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山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廷发查看住院患者恢复情况。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不仅如此,山盆镇中心卫生院还与贵州航天医院、汇川区人民医院建立上级专家帮扶机制——每逢山盆镇赶集日,由贵州航天医院选派专家到镇中心卫生院坐诊,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

开展内镜检查、实施微创取石、行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得益于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山盆镇中心卫生院已开设科室33个,且每个科室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3名执业医师,服务山盆镇和周边村寨群众15万人。2023年,该院门诊量增加到10万人次,住院人次突破1.1万。

不用长途跋涉,“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这样的蜕变也在芝麻镇竹元村上演。竹元村是遵义市最偏僻的村寨,距离汇川区近百公里,辖41个村民组,共有群众937户4729人。

从芝麻镇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驱车1个多小时,便来到芝麻镇卫生院竹元院区。一楼大厅内,不少群众正排队候诊和缴费。“报销90%,我自己只付10%的钱呀。”看着出院结算单,尤时英有点不可置信。

在芝麻镇卫生院竹元院区,尤时英阿姨正办理出院手续。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一周前,尤阿姨因膝盖疼痛到竹元院区住院治疗。让她没想到的是,同样的毛病,比去年在大医院的花费少了很多。“报销比例不一样,就是鼓励大家在‘家门口’看病。”竹元院区负责人王贵伦解释。

王贵伦在竹元村干了20多年村医,父老乡亲的“看病难”,他都看在眼里:村里大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但村卫生室仅2名村医,只能输液打针,常规诊疗都要去镇里。“路远不说,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让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汇川区明确以芝麻镇卫生院为依托,按乡镇卫生院服务延伸点标准,将竹元村卫生室打造成为芝麻镇卫生院竹元院区,切实让群众享有便医、良医、廉医服务。

“去年10月开始筹建,今年3月正式运行。”王贵伦介绍,竹元院区共设置科室10个,增派医师5名、护理3名,还配备了彩色超声机、心电图机等设备,乡亲们不出村就能拿到镇卫生院,甚至汇川区人民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

芝麻镇卫生院竹元院区,不少村民正排队候诊。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通过系统打造,芝麻镇卫生院竹元院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数据显示,自投运以来,该院区已累计开展门诊5420次,收治住院280人次。

打破原有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按片区规划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对上承接县(区)牵头医院,对下辐射片区卫生院,实现县级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黔北大地上,一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悄然改善当地就医环境,让百姓看病方便、就医实惠。

热门相关:带着仓库到大明   黄金万两国语   视死如归魏君子   如意小郎君   重生世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