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东撮镇推出2.0版集体“升学礼”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眼下,正是高考录取季,举办“升学宴”的高峰期,也是安徽肥东撮镇镇最烧脑、最热闹、最繁忙的时期。如何让连办5年的集体“升学礼”更有新意?
8月1日,作为撮镇镇集体“升学礼”发起地的长乐社区,策划举办了一场走新更走心的集体“升学礼”,由一台演出蝶变为一个系列活动,成功开启撮镇镇集体“升学礼”2.0模式。
社区志愿者高举移风易俗旗帜巡街。
旗帜招展扬新风,锣鼓喧天传喜讯。上午7时30分,长乐大街上,社区志愿者高举移风易俗旗帜,身披“金榜题名”绶带的准大学生、家长、老党员、青年志愿者站成方阵,侧面拉起“拒办‘升学宴’倡导升学礼”横幅,伴随着文艺志愿者敲打的喜庆锣鼓声,浩浩荡荡巡街。
“相比传统的‘升学宴’非常热闹,也很新奇,特别有仪式感。”准大学生荚雨凡高兴地说。
活动引来了不少群众围观,为准大学生点赞,更为社区的创新举措点赞。“这种方式很新颖,声势浩大,既给足了准大学生及家长‘面子’,也给社区里的孩子传承了准大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更提升了集体‘升学礼’活动的影响力,希望社区长期办下去。”社区老党员王贤平说。
75年前,渡江战役指挥令从撮镇镇瑶岗社区发出,让红色成为这里最鲜明的底色,“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渡江精神,一直激励着撮镇镇勇往直前。上午10时20分,在社区的组织下,准大学生及家长走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重温渡江战役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汲取奋进力量。
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通过参观学习,让准大学生增强家乡的文化自豪感,主动宣传家乡,擦亮肥东‘渡江精神’名片,同时厚植家国情怀,在大学里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将来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反哺家乡。”长乐社区党委书记章勤梅说。
此外,长乐社区当天还组织准大学生走进撮镇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送去牛奶面包等慰问品,并帮助老人晒被子、衣服,整理房间、拔菜园草,用实际行动关爱老人。开展了移风易俗知识有奖竞答、移风易俗演讲比赛、移风易俗座谈会、往届大学生经验分享会、集体“升学礼”演出节目策划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倡导“升学礼”,拒办“升学宴”,让移风易俗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非常感谢社区举办的这些活动,真的是为我们办了实事,不办‘升学宴’,减轻了我们精神和经济负担,还让孩子们得到了锻炼,收获很多。”准大学生荚晨洋的妈妈感激地说。
作为一个参加了2届集体升学礼的往届大学生,薛芸茹对集体“升学礼”赞不绝口,“活动越办越好了,特别是慰问活动环节,很能提升准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觉得自己也可以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能收获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传统的“升学宴”,既滋长了大肆宴请、大摆排场、攀比敛财、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违背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又让家长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随礼少了,亲友感情伤不起;随礼多了,囊中羞涩给不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切实给家长减负,营造良好的时代新风,我们集思广益想到了用一场‘升学礼’代替‘升学宴’,让准大学生在富有仪式感的活动体验中,分享快乐、学会感恩、承担责任、健康成长。”撮镇镇政协联络组组长吴庆海说,“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丰富‘升学礼’的内涵,已经从刚开始的一台欢送会演出,演变成现在包含多个子活动的系列活动,搭建更多平台,全面挖掘准大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深耕集体“升学礼”5年,撮镇镇还收获了意外之喜:社区干群关系更和谐了,不仅社区工作更好开展了,有的群众还主动当“和事佬”,义务调解村民矛盾纠纷,让社区更和谐,乡风更文明。
如今,撮镇镇的集体“升学礼”,已连续在肥东县推广了两年,受益的准大学生家庭数近3000户,累计为群众节约宴席等资金数千万元,成为肥东县移风易俗、群众文化、尊师重学、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彭红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