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临杭小镇”走出发展新路
盘活低效用地,“寸土”生“寸金”
杭州日报讯 酷暑高温,挡不住发展的步伐。在刚投用不久的万马(禹越)“长三角青创港”(以下简称“万马青创港”)一期园区,20多幢高楼有序分布,彩色的墙面尽显青春活力。园区内,不少企业正在忙着搬迁入驻。
过去三年,德清县禹越镇引进亿元以上项目有12个,但工业新增用地仅有15.8亩。作为一个“临杭小镇”,面对产业项目的机遇和日渐紧缺的土地要素,为何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做足发展文章?
近年来,禹越镇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不断深化工业有机更新,全力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为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和增长点,走出了一条“寸土”生“寸金”的新路。
破旧立新,存量变增量
占地面积不变,容量、亩产倍增。这是刚投用不久的万马青创港带来的惊人变化。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发展遭遇瓶颈的老旧园区,禹越镇积极引入市场主体,采取“政府回收+重新出让+合作开发”的模式,如今这里已焕然一新。
“目前已有12家企业投产,40家企业签约,17家企业正在装修。”万马产业发展集团副总裁、德清项目总经理蔺翔介绍。
上岛(浙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除湿技术为核心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万马青创港引进的青创项目。“这里环境好,生产办公一体,员工上下班也很方便。有些员工住在临平,上下班只需要半个小时。”该公司总经理邵焱平直言,园区不仅配套好,区位的便利更能稳定企业的技术员工。
如今,万马青创港把原来的“平面工厂”变为“立体工厂”,把“单打独斗”变成“集聚发展”,正成为禹越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重要“孵化器”和“加速器”。
这几年,禹越镇对低效工业用地全面摸底,引导低效企业主动退出,因地制宜采取提升改造的方式,建设了胜辉、吉祥鸟、启恒智谷等产业园区,推动原来的低效工业地块实现了更新升级。目前,在东港、高桥片区,5个建成或在建的产业园区,总面积达65.9万平方米,新增了近5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存量变增量。今年1至5月,禹越镇规上工业增加值达7.1亿元,同比增长10.5%。
精准供给,构建比较优势
“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产业发展机会,发挥存量的作用非常关键。”禹越镇党委书记盛丹华说。当前,全省各地产业用地已进入“存量时代”,推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走内涵式发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必由之路。
2020年,禹越镇就充分认识到“规划、设计也是生产力”,全面谋划“智造新区·精致新城”的发展方向。为此,空间再造的各个产业园,也明确了不同定位,聚力打造“一园一主业”集群,瞄准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选商引资,加快实现规模化发展。
浙江云定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驻双林企业园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微电脑控制器、系统软件开发等。“今年我们也很有信心,企业能‘上规’。”该公司总经理刘玉朋说,禹越镇的产业园成本虽然不是最低的,但政府服务和园区环境值得点赞。
禹越镇经发办副主任孟全丰是驻企专员,常驻点是双林企业园。最近,园区不断入驻新企业,他也忙着走访企业,深入做好需求调查,及时解决企业的问题。
实际上,在禹越镇的各个园区,都活跃着一支“2(分片联系)+N(综合服务)人”的驻企专员队伍。在各个产业园建设之初,该镇就组建了一支稳定性高、专业性强的驻企服务队伍,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今年,该镇还建成了德清县首个镇级企业服务中心,协同双林、万马两个产业园打造“5分钟办事圈”,坚持“企业围墙外的事由政府做”。
“工业有机更新是今年禹越镇的重点突破一件事,我们将以此推动产业持续转型发展,助力德清产业强县建设。”盛丹华表示,禹越不仅要“破旧立新”,更要做好产业园运营的“后半篇文章”,以有效精准供给推动产业“蝶变”向新发展,持续把含“新”量转化为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