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老厂房成年轻人打卡地(之一)

在相关平台上搜索关于“南昌老厂房”的词条时,涌现“人文扫街”“废墟美学”“城市记忆”“松弛感”等话题,这些关键词构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社交新趋势。老厂房怎么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记者特意前往这些老厂房,一探究竟。

江西纺织厂:仿佛能听到纺织机械的声音

江纺集市

江西纺织厂始建于1953年,1956年后改名江西棉纺织印染厂,位于赣江边青山湖北岸塘山街,它承载了三代江纺子弟的集体回忆。

宁静,曾是大学里的一名教师,后来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她在平台上发文表示,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这里的老巷子画画、摄影。江纺依然保持着那个慢悠悠的样子,当走进那个街巷时,耳边仿佛能听到慢悠悠的纺织机械发出的声音。

李奶奶是江纺退休多年的老职工,自1988年来到这里,已经过去了36个春秋。现在所居住的纺东社区小区是之前江纺的员工宿舍,在去年进行了免费改造。“还记得自己在南昌十二中读书的日子,放下了书包就进江纺,那时候人真多。”她回忆说,自己16岁那年就进入江纺工作。

“这家新开的零食店,以前是江纺的接待室。就是这几年,变化特别快。”当地居民这样评价。

红墙青砖的江纺,走进它就像走进20世纪50年代的时光。年轻人们在地铁4号线民园路西3号口下车,步行770米到达,然后在枝叶交映、巷道阡陌里发现江纺的魅力。

洪都机械厂:感受隐藏在砖瓦下的历史

洪都小区外墙上与机械、工业相关的造型

洪都机械厂,原名为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1954年,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在这里诞生,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新溪桥南一路。

记者来到洪都机械厂旧址、空管中心楼,这里曾是重要基地,现已成为南昌市第三批历史建筑。

洪都机械厂社区有11个部分,街道里蕴含数代人的记忆。而社区的更新改造,在保留洪都工业文化的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可玩性,街边多了当地小吃和连锁饮品的铺子,沥青路通进了大大小小的巷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追求大城市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而是转向带有浓厚历史气息和城市记忆的“老地方”,通过原汁原味、质朴陈旧的老建筑和老物件,感受隐藏在砖瓦尘灰下的地方历史。

小吴是南昌本地人,对于老厂区的发展,他表示不希望简单地模仿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应该注重打造自己的IP,让大家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洪都大院,是洪都机械厂2万多名职工及其家属的主要居住地。这里曾经人口众多,邻里间关系紧密。“现在厂房搬迁到瑶湖去了,好多年轻职工都到那边去了。”老职工王师傅感叹。年轻的职工群体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生活便利,而洪都大院,逐渐变成了一个以退休老职工为主的社区。

江西橡胶厂:寻找怀旧与现代并存的独特氛围

江西橡胶厂

1958年,江西橡胶厂成立,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上海路639号,主要生产轮胎和橡胶鞋,1997年泰丰集团独资买下了江西橡胶厂。

橡胶厂大食堂转变为停车场后,因其独特的“废墟感”而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寻找一种怀旧与现代并存的独特氛围。

拥有“废旧”“改建”“新旧冲突”等标签的老厂房,很能挑动年轻人“猎奇”“爱挑战”“爱冒险”的心理。尤其是在互联网分享便捷快速的条件下,具有形象冲突性的老厂房能让年轻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冲动。

特别对于喜欢发现城市隐藏美的年轻人,老厂房像是一座宝库。

记者走访发现,江西橡胶厂内除了老式的建筑物,还隐藏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小吃摊等。小苗是一名在读大学生,“很喜欢工厂的废墟风格,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很快能找到自己的状态,要是人多反而放不开。”看腻了精致的都市常态店,粗犷不羁的老厂房带给年轻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这种岁月悠悠、宁和静谧的环境下,年轻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这里没有急迫的“996”“007”,没有喧杂的闹市和车流,可以静下来慢慢感受,徜徉在绿茵墙下,在红与绿的色彩冲击中,在青苔密布的水泥地上,窥见旧日光景,和三两好友游玩嬉戏,就像回到童年。

万女士与橡胶厂有着深厚的联系,她的父亲曾是该厂的老员工。从小在橡胶厂长大的她,如今也在此成家立业。她向记者透露,计划让孩子在城东学校(昔日的橡胶厂子弟学校)就读。这里除了情感的联结,也见证了三代人的生活轨迹。

南昌手表厂:吸引着同频共振的年轻人

曾经的手表厂厂房现租赁给某艺术培训机构

南昌手表厂是1969年在南昌市注册成立的,20世纪70年代在师大南路上建立了新厂房,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师大南路54号。因为手表金属仪器材质的原因,需要干燥的环境,所以厂房里还装起了中央空调,也是江西最早装空调的工厂。

据了解,目前南昌手表厂厂区基本已租赁给个人或艺术培训机构,老年人以及租客居多。

一家位于旧手表厂内的艺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眼前的大楼是他们从手表厂租下并改造的,已有20多年。尽管大楼的外立面仍保留着岁月的痕迹,但内部已经过全面翻新装修,每年都有学生来。

老旧厂房的独特风格吸引着与其同频共振的年轻人。无论是民谣歌手还是小众买手店,吸引着有着同样偏好的年轻人。

“90后”店主小岩,辞职后到手表厂开了一家咖啡店。裸露的砖墙、斑驳的痕迹,咖啡店的装修保留了老厂房的原貌。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开咖啡店时,小岩表示,没有商业化的咖啡馆才是让人最放松的。“空间体验感强,自然光线充足,充满了松弛感。”有顾客留言表示。

老厂房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年轻人选择在老厂房打卡拍照,并非仅仅因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更多的是在这里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这些空间已然成为年轻人展示自我、探寻身份认同的重要舞台。

日前,南昌市入选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入围名单,预计最高将获中央财政补助10亿元,以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7月28日,南昌市启动2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估算303.88亿元。老厂房、工业大院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工业发展和沧桑巨变,也饱含着当地人的珍贵记忆,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让老厂房诞生新产业,市民正在期待。

刘薇、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薇、实习生蒋淑婷、方清静、郑亦婷 文/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