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向“新”而行
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一项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在天津港,一个个集装箱被自动化单小车岸桥吊装起,智能机器人来回穿梭,岸桥司机坐在办公室里“一键”就能完成装卸;
在海河岸边,一幢幢老旧厂房换上新装,变身商业街区、主题园区,在服务百姓生活中迎来新生;
…………
走进新时代的天津,海河两岸、津沽大地,正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引擎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渤海湾畔,坐拥10多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多所知名高校的天津,科研能力出类拔萃。然而,在科研领域,科研成果产业化才是最艰难的阶段,被称为“死亡之谷”。
如何把科研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设立天开高教科创园,成为天津蓄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破局之举。
“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建设给科研工作者带来新契机。这里汇聚了很多要素,能够把基础研究快速推向市场,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军扎根电池领域35年,其团队核心成员已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注册了“常兴储能”和“常兴新能源”两家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我们研发的储能电池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结构、电解液性能等,成功实现了充放电次数从2000次到5000次的突破,电池的使用寿命至少延长到10年以上。”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天津常兴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振华表示。
陈军院士项目团队在实验室开展试验。南开大学供图
在陈军院士带领下,严振华与团队其他成员一同对技术难题进行重点攻关,并联合捷威动力和力神电池等在津企业,突破了高效预充、复合耐热涂层、阻燃电解液和多孔电极快充等技术难题,开发出高比能、高安全、快充型锂动力电池。就在近日,陈军牵头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像陈军院士这样的科创团队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天开高教科创园已吸引超2000家创新型企业落户。其中,多家创新企业由高校学生创业成果孵化。
大学道旁、津河之畔,科研人才从校园直通产业园,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一幅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双向奔赴的新图景正在津沽大地徐徐展开。
产业焕新: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一湾碧水,数座港口,是京津冀通达全球的海上门户。
码头操作部精准卸下装有秘鲁蓝莓的集装箱。天津港集团供图
9月18日凌晨4点,伴随着一阵悠长的货轮鸣笛声,装载着11.7吨秘鲁进口蓝莓的“以星汤加拉”号在夜色中停靠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历经34天,南美进口蓝莓首次登陆中国北方口岸。
东疆海关提前对接企业掌握到港货物情况,就进口蓝莓申报关键项实施预审核;
天津港全方位提升各环节物流速度,单箱蓝莓的码头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货运企业提前谋划最佳运输路线,首次采用氢能源卡车为蓝莓的运输保驾护航;
…………
不到5个小时,卡车抵达位于河北的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同日清晨,这批新鲜蓝莓已端上京津冀百姓的餐桌。
“此前,蓝莓大多从上海港或深圳港进口,再陆运到京津冀。这次从天津港上岸,运距缩短,一集装箱蓝莓就能节省近万元运费,运输成本降低了60%左右。”见证了这场“接力赛”,该批蓝莓的进口贸易商——百川迅捷(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仪涵心里有了底,“这次试水非常成功!在今年年底,我们打算把30%至40%的车厘子进口货量调到天津港,进一步辐射北方市场。”
新航线带来的不仅有小水果,还有大产业。
“自去年12月‘水果快线’——天津港至南美直航航线开通以来,不仅把进口美味抢‘鲜’送上京津冀百姓餐桌,也进一步放大了‘港口+物流’的集聚效应,让众多贸易商家一眼就看到商机。”东疆综合保税区商务局副局长赵诣自豪地介绍,瞄准中国北方市场商机,首衡集团、海马生物等贸易企业相继落户东疆综合保税区,开展车厘子、凤梨、榴莲、山竹等水果进口业务,通过上下游产业紧密联动,让新航线惠及更多人,让天津市及周边人们的生活因这座港口更有幸福感。
城市更新:焕发城市新面貌
ata-alt="" poster="https://v6.huanqiucdn.cn/4394989evodtranscq1500012236/a0dde91e1397757893615499165/sampleSnapshot/sampleSnapshot_10_5.jpg?imageView2/2/w/1260">
从天津地标建筑解放桥沿海河向南3公里,河东岸高楼间,一座高大的砖红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金茂汇购物中心,前身是始建于1937年的天津第一热电厂,是天津人口中的“一热电”,也曾是全市主要的电力和热力输出地之一。随着设备逐渐老旧落后,“一热电”在2011年关停并转、退城搬迁。
不只是“一热电”,随着天津工业布局重心东移,海河沿线众多老厂房面临转型的问题。
承载着天津工业历史的老厂房何去何从?哪些可以拆除,哪些需要保护与利用?2014年,天津市规划部门牵头,聘请专业团队对全市工业遗产进行详细摸排,并同步进行筛选、分类。2016年,《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正式出台。
按照规划,“一热电”被确定为天津市二级工业遗产,需“重点保护建筑外观、结构、景观特征,对功能可做适应性改变”。
改造完成的“一热电”变身天津金茂汇,在保留发电“基因”的同时重新焕发青春:老厂原有的红色砖墙得到了修复,室内保留了煤斗、钢屋架、砖墙等富有价值的建筑构件和结构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风格;室外广场,特意设计了一个直径18米的穹顶艺术空间及免费的工业风主题儿童游乐区,供市民休闲娱乐。
金茂汇购物中心外墙完整保留了老厂房的红色砖墙。人民网记者 陶建摄
为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今年年初,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发布了《天津“津城”城市更新规划指引(2023—2027年)》,将城市更新分为“1+6”个类型,老旧厂房工业园区更新提升就是其中之一。
乘着城市更新的东风,天津一大批工业遗存焕发出新的活力。修缮改造后的天津第三棉纺织厂旧址,被打造成集创意设计、时尚消费、文化演出于一体的“棉3创意街区”;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美术印刷厂闲置老旧厂房,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依托出版集团在出版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正在吸引产业关联度大、成长性好的企业集聚发展;
正在更新改造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变身“工业博物馆”:津一会客厅、津一厂史馆等更新项目开始试运营,相关车间改造成工业科技博物馆,记录时光流转,镌刻工业文明;
…………
九河入海处,一城日日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以产业焕新促进经济提质,以城市更新加快有机循环,向“新”而行的天津正奋楫扬帆,逐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