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颜值,任城区委政法委驻村第一书记王安军助村“有一套”
探索都市农业新模式,闲置荒地变身城里人休闲打卡地,增了乡村颜值又鼓了乡亲口袋;打造乡村记忆馆,老物件勾起人们的淡淡乡愁,提升村庄发展软实力……增颜值提气质,济宁任城区委政法委派驻李营街道前双村第一书记王安军让村子变了样。
上新都市农场
提颜值增效益
金秋时节,伴着几声鸡鸣,李营街道前双村村南头的都市农场渐渐热闹了起来。
菜园里,方方正正的地块上种着白菜、萝卜,长势正旺。地块一角,芦花鸡在鸡舍里悠闲地溜达着。游乐区,米老鼠、唐老鸭、金凤凰等卡通造型点缀期间,童趣满满。农家饭体验区,一个个地锅依次排开,柴米油盐样样具备。
打扫卫生、给菜园浇水、捡拾鸡舍里的鸡蛋……71岁的伊成全在农场忙活着。“这都是城里人认领的地块,咱得照顾好。”伊成全说, 农场不光吸引了城里人来这游玩,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活不累,一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
这是驻村第一书记王安军给村里带来的改变。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驻村伊始,王安军就把村集体增收作为工作的重点。多次召开座谈会,分析挖掘村庄发展潜在优势,带领村委成员、党员代表外出取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前双村距济宁城区3公里左右,发展休闲采摘的都市农业比较有优势,能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空间。”
瞅准了就俯下身子干。制定项目规划、协调帮扶资金、联系施工队伍,督促工程质量,每个环节上,王安军都亲力亲为,只为项目能早一天完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农场初具规模。
“我们规划了43个地块,每个地块50平方,同时配套建设有萌宠乐园、烧烤地锅露营区。”王安军说,农场采取全流程私人认养模式,种的菜、下的蛋都归客户,让客户享受到优质的原生态产品,农场则提供服务,帮客户养鸡,取蛋,种菜,配送。
“今年9月份农场面市,就有半数地块被认领,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带动了村民就业,还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前双村党支部书记郝延勇说。
打造乡村记忆馆
留住淡淡的乡愁
“这个叫做油篓,过去物资匮乏,没有塑料桶和铁桶,我们就用竹编的油篓来装油。现在生活就很方便了,需要什么市场上都能买到。很多农具现在很少见到了,带着孩子来看看,与她说说以前的日子……”在前双村乡村记忆馆,趁十一假期回到家乡的王芳郝女士带女儿参观村里的记忆馆。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勾起了她浓浓的思乡情怀。
馆内,犁、锄、镰等农具摆放有序,无声地诉说着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足迹。粮票、布票等票证被装进玻璃框内展出,让大家在方寸之间可以追忆旧时光。墙上挂着的老照片,有过年过节时舞龙灯的盛况,有欢送新兵们的入伍合影留念,还有斗鸡、荡秋千、打弹弓、滚铁环的童年乐趣……每一帧画面、每一帧光影都充满了怀旧的味道。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们驻村工作组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协调推动前双村建设乡村记忆馆,旨在挖掘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王安军说,乡村记忆馆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乡村的历史变迁、传统技艺等,让村民和游客在参观中感受乡村的魅力和活力。同时,记忆馆还将作为村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乡村记忆馆的建设过程中,驻村工作组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争取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广泛发动村民参与记忆馆的规划和建设,充分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郝延勇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李从伟 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