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本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刚来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工作时,这里只有一条双向两车道。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双向八车道,可谓是深汕版‘深南大道’。”在深汕城综集团董事长邹志威眼里,随着道路的延伸,高楼大厦、医院学校、产业厂房都在续写着“深圳速度”。
深汕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产物。其“飞地经济”模式的发展大致分为广东省汕尾市主导的产业转移园区阶段、深圳-汕尾合作共管阶段和深圳全面主导的经济功能区阶段三大阶段。近日,记者随“主流党媒看深汕”主题调研活动进行了采访。
探索形成三大发展经验
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调整,深汕从产业转移园区逐步升级至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要让深汕“飞得起、飞得远、飞得稳”,创新必须贯穿始终。
深汕党工委委员、党政办主任邓凌介绍,深汕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探索形成了“特别+合作”“田园+都市”“特区+老区”的实践经验。
所谓“特别+合作”即运用深圳在产业、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深汕在土地空间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资本、人口加速集聚。
“田园+都市”指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和田园都市。
而“特区+老区”则指在传承特区精神和老区精神中增进高质量发展效能,不断推动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深汕革命老区延伸。
2023年11月《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规范和明确了深汕组织机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深汕党工委书记王延奎表示:“《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是我国首部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是广东、深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深汕建设发展的改革探索,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创新成果,将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一主三辅”格局加速形成
深汕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鸣介绍,深汕正加速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
在深汕,塔吊林立,“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和“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比比皆是。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专业园区,目前已招商11家企业,建成后将补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的短板。”调研途中,黄鸣向记者介绍经过的工地现场,“这条通港大道建成后,深汕产新能源汽车可直接开到港口。”
目前深汕已引进比亚迪、京西重工、东风李尔、德方纳米等诸多企业。“一主三辅”产业基本可在区域内实现闭环。
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小漠园区,记者发现,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中,产线分布式排开。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各类机械臂周而复始。据了解,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2100亿元。
产业聚集,销路何向?天然深水良港——小漠国际物流港成为最优答案。记者看到,已有近500台右舵新能源面包车在港区“集结”,大型码头吊机正将集装箱吊装上货轮。
“除波斯湾、东南亚、港澳等外贸航线,近期我们还将开通红海等外贸航线。”小漠国际物流港负责人李锋介绍,预计到2025年,小漠国际物流港将实现汽车外贸年运输量超过30万辆。
多管齐下补齐民生短板
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如何让“飞地经济”补齐民生短板?深圳全面主导经济功能区以来,共投资97.3亿元建设9所新学校,投资17亿元布局优质医疗资源。
深耕村是深汕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所在地。在鳞次栉比的13栋高层住宅下,各类功能商铺一应俱全,健身器材、休闲步道、座椅错落分布于社区园林间。
2019年,林启平所在的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深汕。“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全面保障,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林启平说,“公司的技术人才能够非常便捷地申请租住人才保障住房,孩子来深汕就读也可与市区无缝衔接。”
深汕住建水务局局长温陈锦介绍,目前深汕总投资224亿元构建“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增住房6万套,其中保障房4.4万套,能满足20余万人的住房需求。
据了解,未来深汕高铁建成后,深汕到深圳中心区仅需30分钟,到深圳坪山只需10多分钟。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2024年完工后,深汕与深圳市区可实现90分钟快速互达。
热门相关:少林武僧在异界 少林武僧在异界 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 布衣官道 布衣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