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振兴”有路 文旅融合风帆劲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有一个名为振兴村的地方,这里苍松滴翠,别墅林立,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清新雅致的景色颇像一幅油画,所见之处皆是惊喜。
村口的振兴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太行山里的发展故事。
转型为要 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破浪前行
上党区振兴村前身为关家村、郜则掌村和向阳村。三个村依山而建,村偏路陡,村民常年生活在落差一百多米的山沟里与山坡上,煤炭是当时唯一的主导产业。
“煤炭总有挖完的一天,现在离不了,将来靠不住。”振兴村人未雨绸缪,经过无数次论证探讨,达成了三大共识:以企带村建设新农村、以工带农壮大集体经济、以商带户发展乡村旅游。
沿着这个思路,依托煤矿带来的资金积累,振兴村以村属企业振兴集团为依托,通过民企变村企、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走上了由“黑”转“绿”的发展新路。
自然风光独具风韵,知名景区近水楼台。振兴村毗邻河南红旗渠、焦作云台山,与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峡谷相距不远,依托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业,不仅条件成熟,而且得天独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振兴村有优势、有潜力、有基础。
起初,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给股东们做工作,拿出煤矿40%的收入投资乡村建设和转型产业。从开办洗煤厂、建材厂,搞运输、商贸,到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培训教育,数次尝试后,振兴村的转型之路越来越清晰。
2018年,振兴小镇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随着人流、物流的聚集,该村紧扣乡村振兴主抓手,加紧布局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以游客新体验为中心,打造凸显文化魅力、欢乐互动、科技亮点的全新国潮文化项目——振兴不夜村,将上党文化、传统文化、美丽夜景及民俗演艺等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五夜”产品体系,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今,振兴村正在抹去煤炭依赖的烙印,不断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突破前进。
文旅赋能 让升腾的“烟火气”焕发新活力
每到假期,振兴村景区的游人便比平时多不少,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摩肩接踵,异常热闹。
景区内沿街的一排排商铺中,特色美食层出不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驴肉甩饼、羊汤,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猪汤、振兴十大碗等。
35岁的村民袁燕飞在景区步行街经营着一家烧烤店,“小时候,这里都是土路,现在成了步行街,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袁燕飞指着店外宽阔平整的大街,感慨地说。
“在家门口就业,能陪伴孩子,陪伴父母。如今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光国庆期间,每天就能挣2000多元。”让袁燕飞用一个词形容现在的生活,他脱口而出两个字:幸福!
为确保乡村旅游的乡村特色,丰富吃住游购娱的旅游产品体验,近年来该村推出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鼓励农民建设农家乐170余户,民俗酒店6处,民俗养生9处,容纳2000人就餐的生态酒店1处,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乡村浓郁的烟火气,还为本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和致富机会。
据振兴新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晓静介绍,早在2012年3月,振兴村就开始举办中国振兴根祖文化旅游节,这是该村尝试突破发展的一大举措,以节庆活动为依托,通过文化、旅游、农业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节串联了振兴村生产生活设施与自然人文景观,也通过民俗演艺与景区游玩项目勾连了传统与现代,由此掀开了振兴村文化兴旅的序幕。
从“春节嘉年华”到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从二月十五根祖文化艺术节到五月端午民歌大赛,从九九重阳金秋文化旅游节到国庆节文艺晚会,振兴村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策划,形成了“季季有看头、常年不断线”的文化风景线。
文化内涵与经济产业相共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衬。振兴村通过三产发展与农业增收融合,2022年各项产业上缴国家税费1.17亿元,村集体收入69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69万元。
固本思源 守护文化根脉培育振兴动能
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的家训,以“仁、义、礼、智、信、贤、德、文、明”命名的道路,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孝廉公园……在振兴村,随处能感受到的传统文化,为游客打造出独特的乡村“文化磁场”。
“乡土记忆不能在村庄建设中被抹去。”振兴新区党委书记牛扎根坚定地说,“生活越来越好,大家都急于追求物质上的富裕,但我们不能让精神上出现匮乏。”尽管振兴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村里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忘记。
早在新村建设之初,村里就定下“三不”原则:对原有生态植被不破坏、对原有山水景观不改变、对原有古建遗迹不拆迁,以保障农耕文明传承、传统民居保护和现代功能开发达到和谐统一。
振兴村将一些相对完整的古建院落保护下来,并对一些重要历史遗迹进行了修复,旧址重建了槐荫寺,新建了具有北方民居特色的茅草屋、振兴坛和振兴阁。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该村挖掘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乡村“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的追求。
除了建起民俗文化长廊、孝廉公园等传统文化教育阵地,振兴村先后推出以体验农耕文明、民俗特色为主的“金”色文化;以传承革命精神、先烈遗志为主的“红”色文化;以牢记传统美德、历史根脉的“古”色文化。
良好的村风民风也是一个村庄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村历来比较注重孝文化,特别是每年的九九重阳节,将邻近村里的近千名老人都请来,进行免费体检,发放慰问品,拍摄全家福,举办长街宴,让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美德扎根在每位村民心中。”牛扎根介绍,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负责打理全村喜事和白事,遏制了相互攀比摆酒席的不良风气。
以“康”为主题、“养”为特色、“旅”为纽带,振兴村从生态环境、民居建设、景点挖掘、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入手,精心打造、匠心独运,为乡村旅游开拓新的可能性。
朗朗晴空,徐徐微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今,一幅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热门相关:诛明 恶明 史上第一宠婚:慕少的娇妻 都市狐仙养成记 都市狐仙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