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经开区:千亿新起点 扬帆再出发

潮涌黄河之滨,风起贺兰山下。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稳增长、争分夺秒抓发展,2023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年预计完成“四上”企业营业收入超1120亿元,顺利建成“千亿园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1%。

稳中求进,当好高质量发展“先行军”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关键。银川经开区全力推动产业“链式”突破、“群式”提升,形成了“环环相扣、链链相连”的产业格局。

依托TCL中环、隆基绿能建成全球重要单晶硅棒和光伏材料生产基地;依托晶盛机电、天通银厦打造了全球重要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威力传动在我国风电减速器领域率先上市,巨能机器人成为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率先在北交所上市的宁夏企业;蒙牛特仑苏、沃福百瑞、顶新集团、同仁堂形成西北生态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以人工智能服务器、数据算法业态为基础的“算力小镇”建设初具成效;覆盖12个国家50多个港口城市的“一单制”多式联运陆海新通道,倍增对外开放的“叠加效应”;舍弗勒、小巨人机床等外资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27%,新增27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外资外贸获得新提升。

回首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现、整体产业投资趋于收缓、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面对新的形势,银川经开区紧紧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和数字经济、现代物流“3+2”现代产业体系,锚定重点项目、头部企业、核心技术“三张清单”,绘就产业、技术、人才、装备“四个图谱”,成功举办全国半导体材料峰会、“西部数谷”算力大会、中国光伏大会、装备制造业高端论坛等重要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119亿元,同比增长突破30%,90%以上建设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日新月异的产业园区、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时至冬日,银川经开区各个项目现场依旧一派热火朝天,一幅链条更强、基础更实、质量更高的经济发展新画卷在园区徐徐展开。

优化服务,塑造民营经济“磁吸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更是城市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的革命,更是“拼经济”的关键一招。开辟“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设置“跨省通办”专窗,打造“经心办”政务服务新品牌,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通办”机制……一次次“刀刃向内”的改革,让企业真正实现办事“少跑快办”。新办企业20分钟领取营业执照,3小时全流程办结。2023年,园区新增经营主体2500余家,已累计兑现各类人才专项资金2600余万元,组织企业申报近20类奖补项目,争取各级各类资金近3亿元。

为了保障企业安心经营、健康发展,银川经开区狠抓安全环保,坚持绿色发展,建成国家“绿色园区”。累计打造国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12家,光伏产业重点项目屋顶分布光伏全容量并网发电,全年绿色电力消纳比例达28%、部分企业达50%。TCL中环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不断提升柔性制造能力,积极打造自主协同、高效运转的“黑灯工厂”,园区能耗水平持续保持在西部较低水平。

创新引领,锤炼新质生产力“强筋骨”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是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先手棋”。银川经开区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释放科技创新活力,驱动产业发展。

通过建设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着力破解企业技术攻关难题,越来越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多个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在银川经开区诞生。共享集团率先建成世界万吨级3D打印工厂,中欣晶圆大尺寸硅片国内领先,小牛自动化全自动串焊机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园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也不断向“高”向“新”攀登。近年来,园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0余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R&D)投入强度达3.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对园区产值贡献率达70%,多项指标在西部开发区名列前茅。

旌旗猎猎风帆劲,战鼓铮铮启新程。伴随着千亿目标的完成,银川经开区将站在新的起点上,鼓足干劲、开拓进取,扛起“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为更多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优越环境、开拓广阔空间。以奋斗之姿、关键之为,踏出高质量发展铿锵足音,继续向下一个千亿奋勇前行。

热门相关:无瑕修女   不亲密朋友   嫉妒的外遇陷阱   欲望之城粤语   新妈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