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5”泸定地震二周年后石棉灾区在重建中涅槃新生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了6.8级地震,与泸定山水相连的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乡、新民乡、草科乡等乡镇受灾严重。“9·5”泸定地震发生两年来,石棉灾区干群一条心,在痛苦中熔铸坚韧,从灾难中汲取力量,在重建中涅槃新生,欣欣向荣。
“灾后恢复重建关乎经济发展,关乎群众生活,是考验更是硬仗。面对考验,石棉县干部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于灾难中发展,也于灾难中感恩。”石棉县委书记周船说,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牢记嘱托,“兜”牢民生底线,“保”住基本生活,统筹做好民生保障,对于特殊困难群众也给予了重点关注,确保了重建中不落一户一人,发展中人人参与。
房屋重建 部分受灾群众改行当老板
9月6日上午,天气炎热,在石棉县王岗坪乡集中安置点,许多附近的村民到重建户刘泽英的超市里买瓶装水喝。
“我家建的是三层楼房,一共有270平方米,底层用来开超市,上面两层共八个房间腾出来开民宿,开业以来,平均每天能入住四五间房。”刘泽英家在安置点大路转弯处的“优质地段”,给开超市和民宿带来了便捷。
“地震前,我家也是开小卖部的,搬进新家后,这么好的房子和地理位置,只开超市太可惜了。现在的超市是我和嫂子一起开的,除了超市,我们还一起开了个饭馆。”刘泽英口中的饭馆就在相隔五十米开外的嫂子蒲建琼家。
“我家房子上面两层也是用来开民宿和茶室,底楼做餐馆,已经接待不少客人了。”蒲建琼说,“目前生意还不错。”
“我主要经营鱼火锅和柴火鸡,重建后我家有了三层楼的房子,楼上两层都改成了餐饮包间”“我家的房子主要是改做民宿,一共有八个房间,目前长租的客人有两位,我还在乡上的小学食堂里找到了做饭的工作。”在王岗坪乡集中安置小区内,像这样自谋出路的还有10余户。
金秋九月,高温仍未消退。而距石棉县城20公里之外蟹螺藏族乡特色民宿——喜雅勒民宿已开始正式运营。
“我很喜欢这种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这里青山环抱,气候也很适宜,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来自德阳的游客李龙正就住在喜雅勒民宿,他表示,过几天他还想体验一番尔苏藏族独有的最具县域民族特色的节日——环山鸡节,预计中秋节前夕退房回德阳。
据了解,在石棉县3763户重建户家庭中像刘泽英和蒲建琼等人一样,利用重建房屋开起了超市、民宿和餐饮的也不计其数。她们通过灾后重建改变了谋生思路,自力更生变成了“掌柜”,端起了“旅游饭”。
产业重建 工业发展蹄疾步稳
“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灾区产业重建是一场强筋健骨的恢复重建,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石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棉县工业企业同步推进科学重建和产业振兴,不仅要重新站起来,而且要走在更前沿。
9月6日下午,在石棉县集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能公司)四期项目生产车间内看到,年产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经过石墨化加工提纯、冷却等工序后形成锂电池负极材料,再经全封闭管道传输至包装车间进行称重包装。
2022年10月,集能公司年产12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生产线扩建项目竣工并投产;2024年5月,该公司增加了32台艾奇逊石墨化炉,建成投产年产30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生产线扩建项目;今年6月,对原一期和二期项目启动了技术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后,该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能力将增至年产7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
“生产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档升级,都是以增加产能、降低能耗和提高品质为目标。”集能公司副总经理杜杨林表示,下一步,将开展锂电池负极材料全生产链产品生产与研发,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条条生产线上不断涌现着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不仅需要企业自身敢于拼搏,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为全面促进工业恢复,石棉县持续落实38条助企纾困举措,助力全县194家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自灾后恢复重建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焕发新的生机,在逐“新”提“质”过程中,不断涌现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农业重建 多管齐下促乡村振兴
眼下,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石棉县安顺场镇的黄桃香味在林间飘散,美罗镇的猕猴桃正在被果农采摘装运,新民乡的上千亩佛手柑迎来大丰收……
两年来,石棉县不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农业产业正在孕育新的机遇。
目前,石棉县仿野生种植佛手柑面积6400亩,预计今年可产出佛手柑鲜果6400吨,加工干片8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丰产丰收的背后,是两年来石棉县对农业生产恢复和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
“9·5”泸定地震给石棉县草科乡、新民乡、王岗坪乡辖区内的仿野生种植中药材造成严重损失。石棉县及时成立灾后生产自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深入各受灾点和受灾农户家中,指导群众开展灾后生产恢复重建工作,恢复损毁基地3000亩、修复搭建遮阳网5400亩,佛手柑整形修剪面积6400亩,开沟排水、人工除草、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控面积达5000余亩。
除了种植业的恢复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也在加速进行中。“养殖场目前存栏种鸡2000余只,全面投产后,常年存栏草科鸡种鸡达1万只以上,年产能达70万只以上。”该养殖场相关负责人毛梁峰介绍。
除了促进草科鸡产业恢复和种质资源保护外,该养殖场还采取“公司+农户+市场”的联营模式,将孵化后的鸡苗提供给群众喂养,吸纳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石棉县按照“农业+旅游”模式,投资2.63亿元,完成王岗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生态牧场暨生猪养殖小区、生猪保供基地及能力恢复提升等多个重建项目,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空间恢复拓展。
灾后重建两年来,石棉县成功举办“天天招聘、周周送岗”专项行动60余次,累计提供岗位11400余个。针对重建户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脱贫劳动力、大龄人员等重点困难群体,石棉县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措施,成功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30人,保证了石棉县3763户重建户家庭中,劳动年龄内人员实现至少1人就业。同时,338户维修加固户实现了当年维修当年入住,数以千计的重建户两年入住新居的灾后重建“石棉速度”。兑现了“重建中不落一户一人”的庄重承诺。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场重生,也是一次提升。只有快速恢复生产,才有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底气。”周船说,如今,新产业、新希望、新生活的图景正在石棉大地上徐徐铺展。
(王建明 文/雅安融媒曹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