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怒批国产动画暴力低俗没营养

  国产动画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给低幼年龄的孩子们看的,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低幼向国产动画却有越来越多的暴力画面和低俗的语言出现,这些都让孩子的父母担心不已。一位妈妈近日在网上怒批《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还总结出其“三宗罪”,很多妈妈们点赞表示深有同感。这位妈妈总结的“三宗罪”是:

宣扬暴力

  这两部动画片的“狼”们和“熊”们,有多种“暴力”行为:打、撞、淹、烤、电、枪射、绳子吊、车碾压...尽管有时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打出“动画情节,请勿模仿”的字样,可是对于没有任何分辨力甚至连字都不认识的幼儿来说,模仿不正是他们最基本的能力吗?而且,我更纳闷的是:既然你明明知道这些是不适合孩子模仿的情节,是不健康的情节,又为何要设计呢?

宣扬生命的“不死”

  这两部动画片里呈现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暴力”方法,可是奇怪的是每一种暴力都看着“恐怖”,可是主人公们就是“不会死”。狼们从天上重重地摔下来,“啊”的惨叫,然而,没死;熊们被猎枪射来射去,子弹呼啸而过,然而不会死;光头强更是经历了无数种“惨无人道”的“酷刑”:被电得“啊”“啊”乱叫,被高空坠物砸得脑袋都扁了,被从车上重重摔下来,压过去,但是,不管怎么“哇哇”乱叫,结果却总是“不死”……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教育啊:从此,孩子怎么知道生命的脆弱?怎么知道生命的可贵?怎么知道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生命?

宣扬“恶俗”的社会理念

  你看看《果宝特攻》的情节,看看“果宝”们被打得“果浆遍地”、鲜血淋漓的画面你就知道那警匪片中的暴力真不叫暴力。你再听听“果宝”们的“台词”,你就知道什么叫庸俗、什么叫无耻、什么叫社会化!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非要把动画片的情节拍得这么“暴力”,把语言拍得这么“恶俗”呢?我就不明白了,难道拍动画片的人就不明白什么叫真、善、美,什么叫假、恶、丑吗?

  这位母亲还愤怒的表示:想要从国产动画中学到懂礼貌,和谐友爱以及中国的传统美德真的还是好难。其实这样吐槽很多家长都是有同感的,甚至很多家长都开始禁止自己的孩子看这种动画,这样的行为也是一种无奈。

  心理专家认为,成年人能从动画中看到价值和意义,而孩子们在动画中学到的则是角色扮演,他们好的、坏的都会吸收,所以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其实中国做低幼向动画的制作者们真的应该重视到这个问题了,中国的动漫市场现在还没有分级制度,如果大家都不重视这些动画给孩子们带来的那些可能的后果,那么将来真的很难说家长们会不会封杀这些国产动画。

美院教授:国产动漫欠火候,幽默被误读

  为什么最受孩子欢迎的动画片,也出现暴力低俗的情节与对白呢?刚拿了2015年中国动漫节金猴奖的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副教授于瑾分析:一是社会问题,对幽默的一种误读,现在很多人把低俗当作幽默,编剧对动画片本身定位模糊,为迎合大众口味,为票房收视率,编出了这些桥段;二是国产系列动画片集数太多,故事本身没那么多内容,编剧为了撑时间,只能在暴力低俗的桥段上做文章;三是国内动画片没有分级,编剧一般也不太会事先请教心理专家,或者与儿童文学作家合作,所以故事内容会出现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情况。

幼教工作者:动漫要引导孩子探究世界

  那么,一部好的动画片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钱报记者请教了几位常年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

  杭州天水幼儿园园长胡嫣认为,一部好的动画片应该有优美的画面,能给孩子带来阳光的心情,并学会审美。故事最好隐含人文关怀,告诉孩子友谊的宝贵,在与同伴交往时要宽容与体谅。现在的家长、老师都缺幽默感,所以她还希望动画片的语言和情节有趣点,给孩子带来幽默感,遇到困难能自我调节,偶尔也会自嘲下。少点暴力,多点微观世界,能引导孩子探究世界,比如,孩子看完动画片,会跑去看看树叶下的蚂蚁一家到底在干嘛。

  杭州桃源幼儿园园长陈韫希望通过动画片,让孩子引起情感共鸣,激发正义感,体验真善美。因为现在许多动画电影是根据名著改编的,所以希望通过动画片更加了解经典名著,激发孩子们对经典名著的兴趣,从小在内心埋下热爱文学的种子。最好再暗含一些科学育儿方法,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都是根据孩子生活中来的,并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假如家长在和孩子共同观看,也能受到启示。

热门相关:鬼吹灯   重生后我嫁了最凶的崽   仙界修仙   唐门高手在异世   逆天驭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