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中常见的校园欺凌 映射现实还是作为噱头?
近日,一则“外籍女歌手在日本惨遭恶毒语言欺凌”的报道浮出水面,也使得日本的“欺凌”现象再度被翻出,成为热议的焦点。在日本,校园欺凌现象已经不会什么新鲜话题,也有许多欺凌事件造成了非常恶性的影响。“日式欺凌”更侧重于“冷暴力”,如使用言语、表情、手势,结成小圈子对某一对象刻意疏远,或是对他人的物品造成损坏等,给人留下的心理阴影更深,也更令人对群体感到厌恶。
由于现实中校园欺凌现象数见不鲜,作为动漫大国,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个题材。在很多动漫作品中,观众们也都可以找到和校园欺凌有关的线索,或是引发对被欺负者的同情,或是令观众感同身受,回想起自己被欺负的日子,引起共鸣。虽然用欺凌作为噱头确实能吸引相当数量的观众,但是话题却太过沉重。
在一些动漫作品中,制作组刻意放大并夸张了校园欺凌的力度,甚至对被欺负的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比较有名的漫画作品如《校舍的后方埋葬着天使》、《魔龙院光牙》、《Life人生》等,其中一些血腥和极度黑暗的剧情至今还是热议的焦点。在这些作品中,欺凌别人的人不会遭到报应,被欺负的人或是遭受到惨痛的下场,或是最终性格扭曲,开始报复社会。制作组将现实的黑暗一层层剥出,转化成虚拟镜像后再喂给观众,观众咀嚼下这些苦果后,如鲠在喉,最终也只得无奈接受,谁让这就是现实呢?
《Life人生》漫画
几年前,有一部名为《欺负》(日文名いじめ)的漫画被制作成了一集的OAD并播出。从标题就可以大致了解这部作品的主题——以讲述校园欺凌为主。剧中的女主角君岛文香因不慎得罪了校园的“女王”而成为“祭品”供大家欺负:被垃圾浇头、书本被扯烂,以及被各种恶毒涂鸦辱骂,曾经的好友却不能为她出头,否则也将作为“祭品”被欺负……
动画《欺负》剧照
之后,“女王”也惨遭家道中落,原本是高高在上欺负别人的人,一下子跌落谷底,沦为新的“祭品”。比起自己被欺负,最令人心寒的还是曾经的同伴背叛自己,以及好友见到自己受辱而不敢出手帮助的那种绝望感。这部动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但却深刻揭露了校园欺凌的普遍情况。
除了一般的语言侮辱、谩骂和破坏他人物品甚至殴打之外,一些更加恶毒的做法也在动漫作品的校园欺凌中相当常见,如扎草人诅咒对方,在对方课桌上放花瓶(日本传统认为在已死亡或重伤缺席的学生桌上放花瓶是作为纪念的意思),甚至买通上层,对他人进行恐吓、敲诈,将对方彻底从“社会成员”的行列中抹消,最终放任其堕落。
动画《银仙》中桌上摆放着花瓶
而在更多的校园类型动漫中,欺凌现象经常被刻画成上文中提到的“语言暴力”、“破坏他人物品”和“孤立他人”等剧情,在这其中,必然有一个首领(男女均可),带着一众跟班游走于各个班,给其他人造成困扰的同时,再施加以恶行,来满足自己的扭曲心理,最后看着他人狼狈的样子,和跟班们放声大笑,随后离去。这是动漫里较为常见的桥段了,而且这部分人一般的下场都不会很好,或是沦为炮灰被大反派一刀干掉,或是在主角开挂崛起后便淡出视野,之前的嚣张气焰不再出现,乖乖成为路人甲乙丙丁。
制作组这样处理,既灌输了“善恶有报”的思想,为屏幕前的观众们塑造出“不要干坏事,干坏事必遭天谴被雷劈”的正确三观,赢得业界的赞扬,同时还满足了一部分平日里被欺负已久的观众们的报复心理。但是随着相似类型的动画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欺凌剧情是否会有一种制作组有意制造噱头,来为自己的作品营造声势的感觉呢?
看着屏幕里的恶人受到“正义的制裁”,这些可怜的观众从心底里涌出一股热流,把平时不敢发泄的痛苦一并倾倒在动画中。由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反映出自身愿望,所以这部分观众也成为了这类动画作品的忠实拥趸,乖乖掏钱购买BD。制作组获得了经济收益,被欺负的可怜观众得到了心理安慰,双方最终各得其所。
热门相关:鬼吹灯 八零福气俏农媳 重生后我嫁了最凶的崽 星河贵族 重生九零之军长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