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作品频遭崩坏 作画失误还是有意为之?
随着日本动漫产业近年来不断呈现上升的趋势,每一季度都涌现出数量极多的新番动画作品,吸引着不同喜好的观众前来捧场。原本观众们只是着眼于动画的精彩剧情和美丽的人设,然而最近“从动画中找BUG和崩坏场景”似乎成为了动画爱好者们新的消遣方式,通过把玩制作组的失误,从中获得个人的愉悦。
对于制作组来说,他们也表示很委屈,既要满足观众对画质的需要,还要兼顾作品放送的进度,确实有些“强人所难”,如此说来,动画中偶尔存在一些崩坏的画面也不可避免;但如果这些崩坏场景比正常画面还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熟悉日本动画的观众,应该会听说过动画界出现的最大崩坏失误——《夜明前的琉璃色》动画中的“卷心菜事件”。作为Gal改,《夜明前的琉璃色》能成功动画化,本应该是令原作粉丝们欢欣鼓舞的事情,然而在某一集中,不知是作画偷懒还是制作组常识下线,出现在画面中的“卷心菜”竟然完全没有卷心菜应有的样子,看起来更像是个绿色的球。这一画面曝出后,引发了观众和业界的极大不满,认为是动画的制作组“敷衍观众”、“把观众当傻子”,而“卷心菜事件”自此以后也成为了动画业界抹不掉的污点。
《夜明前的琉璃色》——“卷心菜”事件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提升,动画制作的成本越来越低,预算也削减了不少。为了节约宝贵的经费,许多制作组想尽办法,在保证动画可以如期放送(这一点是最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降帧或减少分镜等方法,希望可以瞒过观众的眼睛。然而这一做法似乎并不高明,对于“慧眼如炬”的观众们来说,从一部动画里找出几十个崩坏的地方还不简单?
崩坏的做法也有很多,如淡化场景、简化人物,甚至直接拿草稿代替。对于许多作品来说,把人物简化似乎更常见,也最能引发观众的笑点。
《笨蛋测验召唤兽》的人物崩坏
拿最近的七月新番来举例,相信很多观众已经接触了《六花的勇者》这部作品,且不论其中曲折的剧情和推理情节,单就这几集出现的崩坏画面,便已经足够观众谈笑一阵了。许多画面里出现的人物比例失调、表情扭曲,似乎是制作组故意在和观众开玩笑一样。莫非制作组已经确信观众只会关注作品中离奇的剧情,从而忽视对画面的要求?
《六花的勇者》人物崩坏
而已经于四月结束放送的《Fate/stay night UBW》是参照了游戏中的同名路线改编,在几年前型月也推出过UBW线的剧场版,但是反响并不高。原因之一,就在于剧场版里的人物崩坏得实在太过诡异,令人不忍直视。
《Fate》剧场版中惨遭崩坏的枪兵
画面崩坏这一啼笑皆非的业界现象,在《白箱》中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剧情。在剧中,武藏野动画公司的木下监督曾制作过一部名为《弹跳天国》的作品,这部作品最后惨遭暴死,也是“归功”于画面彻底崩毁。自此,木下监督一蹶不振,绘制新作品的分镜时也显得力不从心。通过动画作品来讽刺业界怪象,也表达出了制作组对业界的无奈。
《白箱》剧中剧——崩坏的《弹跳天国》
那么,画面崩坏这一业界潜规则的形成,原因只是由于画师的懒惰和监督的管理不到位吗?事实上,其中隐藏着制作组更深的计划。
提问:制作动画的目的是什么?是表达自己对动漫行业的热爱,还是为了赚钱?想想也便知道,一切还是以赚钱为最终要求。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许多制作组为了节约预算,从而减少画面的质量,用崩坏的作品应付观众。这样的做法虽然会导致作品和制作公司的口碑下降,但讨论度却会极大上升——通过故意“使诈”给观众们留下讨论的余地,不仅不会使观众流失,反而会吸引更多人一起玩“大家来找茬”,获得可观的收视率。
另一方面,制作组也在为动画放送结束后发售的BD和DVD作考量。众所周知,BD和DVD中收录的作品画质更为精美,清晰度更高,还会包含许多附加福利内容。因此在一般放送中降低画面要求,吊一吊观众胃口,吸引着观众去购买BD和DVD,最终观众得到了想看的内容,心满意足;制作组也收获可观销量,盆满钵满……愿打的制作组和愿挨的观众,就这样一唱一和,支撑着动画业界,走向了“良性发展”。
热门相关:鬼吹灯II 重生之女配的富贵人生 天道方程式 天师打假协会 大明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