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风靡全球的根源是什么?
八十年代初,也不知咋地,我们和日本说好就好了,好得一塌糊涂;后来,又不知咋地,说别扭就别扭了,而且是相当别扭。于是,敏感多疑,奋发励志,事事都和中国争宇宙第一的韩国文化大行其道,其结果就是,一韩障目,不见日本。相比于“哈日”,“哈韩”虽然更轻浮,但是毕竟没有太大的心理和道义负担。韩国自然也有出彩的亮点,但是和日本相比,毕竟不在一个层次上。日本话题是一个烫手山芋,那么,顾左右而言他,本期读书会就聊聊日本的动漫吧。
日本动漫,弥漫全球,又悄无声息,不知不觉,骤然端视,令人惊诧。
大白,前阵子是充满文青气息的微信圈子里的大明星,因其呆萌的外表和善良的性格获得大家的喜爱,被称为“萌神”。大白是迪士尼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健康机器人,其实也有日本血统呢。《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是一部由迪士尼与漫威公司联合出品的科幻电影,取材自1998年开始以日本为背景的连载动作科幻类漫画。
可见,即便是在美国、欧洲这些存在着巨大文化和语言障碍的地方,年轻人也狂热于日本动漫,通过好莱坞这个全球影视批发市场的包装推广,日本动漫浸淫全球更是势不可当。
据统计,地球人观看的动漫产品大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在欧洲,80%的份额是日本的。现在的“anime”一词已经全球通用,专门用来界定日本风格的动画产品。另外,在英语里还衍生出一个新的词汇“Japanimation”,也是特指日本动漫。可以说,日本动漫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它将日本的流行文化输出海外。只有它能够与具有霸权地位的美国的动漫产业相抗衡,向人们展示流行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仅仅意味着美国化。
用我们惯常的GDP思维来考量,似乎更为直观。十多年前就有一个统计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近些年来,我们提倡动漫产业,不少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建设动漫基地,也试图创造动漫产业的GDP奇迹。
分析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秘诀,不少人首先归结为动漫作品在日本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日本国民十分喜爱漫画,漫画文化非常发达。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模糊了原因与结果之嫌。
不少国人也不先问问日本人是否同意,喜欢将独特的日本文明纳入中华儒家文化圈子,可是一谈到社会生态的具体表象,又总爱拿“独特性”为巨大的文明差异找开脱的借口。我们看到日本的孩子挺可怜,被沉重的考试系统所淹没和隔绝,很少有机会与他人交往,于是他们在漫画书中寻找自己的朋友。其实,当下中国的孩子的成长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人崇尚团队精神,强调在组织中的纪律,不鼓励个人主义,因此,他们只能在动漫作品中去实现他们的冒险、刺激和张扬个性的梦想。因此可以说,动漫是在日本人强烈的逃避现实的需要下,催生成的一种精美艺术。实际上,文艺作品的代偿性功能是文艺消费的基本功能之一。你要是看多了好莱坞最火爆的电影,以为美国街头不是毒贩就是火并,那就偏差大了。
美国动画作品中的英雄一般都是超人,而日本动漫作品里面的英雄大都是凡人,凡人做不平凡的事情成为了英雄,“凡人英雄”实际上是普通日本人所寄予的梦想。在空间拥挤、习俗戒律繁琐的日本社会,背负着巨大压力的日本人通过动漫得到了一种宣泄和放松——日本人好可怜啊。问题是,中国人的生存境况又如何呢?中国人到日本旅游,无不为日本的干净,秩序,良好的生态和高度文明的社会环境所陶醉,相比之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有强烈的追求心灵安慰的需求。
可以说,即便文化有差异,都不足以构成动漫产业差异的巨大理由。更何况,日本社会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正在进入或者正在经历着。
那么,到底是什么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呢?其实,抛开那些环境论的细枝末节,文化的繁荣都有一个普遍的规律,无论是好莱坞电影,还是日本动漫,其成功都源自心灵对于美好梦想的渴望,谁把这个梦想的形状最精确美满地描绘出来,谁就能打动人心,占领市场。
日本动漫的主流内容尤其是儿童作品,明亮、快乐,真诚,善良,美好,比好莱坞电影传递的“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朴素价值观更淳朴更稚嫩,如果我们一味批判其泥沙俱下中的垃圾和糟粕,就可能影响我们对日本动漫的客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