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如何实现精品化?吴京何冀平张永新等这样说
从电视剧《觉醒年代》到《狂飙》,从暑期档电影《长安三万里》到《封神》,热门影视作品从来都占据着话题的核心。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平行论坛上,围绕新时代影视创作的精品化,来自一线的编剧、导演、演员与平台方代表展开圆桌对话,给出了各自的思索与答案。
著名编剧何冀平从话剧《天下第一楼》开始,创作了包含《新龙门客栈》在内的多部优秀电影作品。何冀平表示,她的创作从来没有受到过类型的限制,也不会追着热度走,而影视作品大多数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类型错了,而是“出在了剧本上”。在她看来,作品要成为精品,故事和人物很重要,而很多经典作品的关键在于塑造人物,“作家的笔往往在写人物的门口就停了,不想深入进去,因为深入进去很难。”她从业多年,认为编剧应该在恪守责任的同时,注意提升个人修为。“作者满怀真情写出来的作品才可能感动观众,真实或者虚假,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楚。写不写得了是技巧,而写不写得好则是心。”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演员吴京对此十分赞同,他认为创作者要把自己心里最痛的那个疤拿出来给观众,真诚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还是要抓电影的质量,创作者要把你的真诚和热爱传递到银幕上去。”他也留意到今年暑期档出现了不少新人新作,这些作品激励他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电影理念,同时会将大家总结的经验用到他最擅长的动作电影中去。
《觉醒年代》导演、北京歌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张永新回忆起当初的拍摄经历,不无动情地说,“一部戏用不用心是天差地别,当时与《觉醒年代》同期拍摄的剧组有86个,我们是现场少有的强调道具美学的剧组,关注一个茶几一个灯的美学和格调。当时我们的道具工作人员也曾被别的剧组耻笑,我告诉他,‘没关系,我们看谁笑到最后’。”在张永新看来,文艺精品应该是能够和时代脉搏相契合的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精气神。“我们的主旋律作品能够让今天的年轻观众喜欢,就是因为我们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在拍大人物时也坚持要去‘说人话、做人事’,每个角色都能让观众看到,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作为平台方代表,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平台方认可的精品一定从思想上、艺术性上和制作上都必须达到优秀水平。他认为过去视频网站曾经花了不少的“学费”去积累经验教训,走过类型同质化、用人流量导向的弯路,而如今则更加强调尊重艺术家、借助技术、强调工匠精神。他用“一慢两快”来概括爱奇艺的创作原则,“慢就是在创作前期要慢节奏,坚持长期主义,如果一个剧本始终没有打磨成熟,那么我们可以等,不怕慢。但到了开机后,杀青要快,上线也要快,这是从制作播出的环节去确保成本可控。”在他看来,如今的市场环境已经逐步走向正规,作品不再扎堆,平台和市场更愿意接纳新的演员和主创;作品“由古转新”,大量的古装剧创作转向现实题材;表达“从天转地”,故事从悬浮变得更加接地气,剧集长度则由长变短。他坚信,伴随着行业与平台的共同成长,国产影视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正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