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周报》策划并主办中华戏歌创演计划启动 八位专家云论坛上“谈戏歌”

近日,由《音乐周报》策划并主办的“中华戏歌创演计划”正式启动。“中华戏歌创演计划”由“谈戏歌”“学戏歌”“征戏歌”“唱戏歌”四大板块组成,其中“谈戏歌”以云论坛形式开展,来自创作、演出、学术、传播等领域的8位专家阐述了各自的实践探索和学术观点。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这是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由杨乃林作曲,梅葆玖演唱,获得了巨大成功。“戏歌对于戏曲的推广是有利的。各个戏曲剧种都应该用好戏歌这个‘窗口’,让观众能够通过戏歌,对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未来才有可能更多地去了解、接受、喜爱戏曲。”杨乃林担任此次“中华戏歌创演计划”顾问,他期待通过这次活动,激励更多人进行戏歌创作。

谈到当代戏歌新创作品,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领衔创作的京歌《清华礼赞》就是其中的代表。赵洪非常喜欢京剧艺术,她认为,京歌在“歌颂”“赞美”方面更能发挥出优势,它既长于抒情,也善于叙事。在她看来,戏歌创作难度要大于一般歌曲,因为它不仅需要情感表达,更要有文化积淀。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曾先后创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战疫情》《北京雪花飘起来》等十余首戏歌作品。他指出,戏歌首先是歌不是戏,它有明显的京剧、地方戏的音乐风格、地方特色。不论是词还是曲,都要体现戏曲风格,要在戏曲的格律要求下创作。演唱戏歌要唱出戏的味道,同时寄托演唱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表达,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网络时代,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为戏歌插上翅膀,让它以新时代的传播方式飞进千家万户。”

过去两年,无论是在短视频平台,还是公园里、广场上,歌曲《万疆》都是当之无愧的热门歌曲。《万疆》曲作者刘颜嘉通过在流行音乐中增加戏曲腔调,让这首歌带上浓郁的中国风韵。在他看来,戏曲腔调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形式能被大众喜爱,是因为在国家富强的大环境下,中华儿女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增强,使得近几年喜欢国风音乐的听众越来越多。

北京市音协副主席金兆钧认为:“我们要学习、吸收的是中国戏曲的精髓和灵魂,不是去复古,而是掌握古典中最普遍的东西,每一代人需要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处理。”他表示,戏歌创作完全可以采用当代所有可能的作曲技术手段,只要适合。比如,萨顶顶的《左手指月》融合了戏曲与花腔女高音唱法,不仅国内听众喜欢,还令许多外国听众着迷。

丰富的戏曲旋律滋养着戏歌创作,与此同时,戏歌也影响着戏曲创作。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尹晓东曾在创作新编历史剧《郑和下西洋》时,借鉴了西方歌剧咏叹调的写法,采取完整的交响乐队伴奏的形式,丰富了京剧的音乐语汇。“文化传统不能随便丢掉,但是守住文化传统不是固步自封,新的时代要有新的作品。”尹晓东希望,创作者、演唱者能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心胸拥抱新的艺术形式。

在不久前的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专场晚会上,北方昆曲剧院昆曲名家魏春荣与青年音乐人樊宁同台演唱了一首戏歌《国风》。在魏春荣看来,戏歌《国风》就像是昆剧《国风》的预告片,通过短短几分钟让观众感受到昆曲的魅力,吸引更多观众去了解《国风》。她表示,自己很愿意用戏歌以及其他跨界融合的方式推广戏曲。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孔洁曾主持多档戏曲综艺节目,他认为,在戏歌的社会推广事业中,作品是核心,应以“创作者+表演艺术家+传媒”的方式来组织项目推广。

“中华戏歌创演计划”旨在推动提升戏歌创作水平,推出时代精品,提升华语流行歌曲品位,促进戏曲在当代的全面复兴。该活动是首都群众文化品牌“音乐点亮城市”2023-2024年度的主题,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并给予全程指导。(记者 李俐)

热门相关:对某飞行员的追忆   女演员性丑闻2   女朋友的坏妈妈   欲望姐姐们   下山后被众美女围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