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把内卷时代的解法讲透了

暑期档即将结束,讨论的声音似乎都渐渐消停了,这个时候似乎成为了最适合的时机,来谈一谈小编暑期档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作品——

徐峥导演的新作,《逆行人生》。

是算法的创作结果还是又一现实主义力作?

暂且按下不表,先来看剧情。

徐峥饰演人到中年的大厂员工高志垒在经历了突然失业、找不到工作、投资失败、父亲生病等危机后,和妻子肖妮协商决定现阶段只要能保住房子就行,于是他选择了去送外卖来勉力维持家庭现状。

刚开始送外卖的时候他总接到垃圾单,什么是垃圾单?

路程远、单价低、不好找。

原本设想的轻松月入万元的目标,在第一个月屡屡收获差评的结果下破灭了,这一点让他意识到送外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各行各业都要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

然后他开始改变。第一件事就是和站点的“单王”候选人们交流,从他人的工作方法中学习技巧;第二件事就是他利用自己多年的互联网工作经验,将收集到的更方便的送餐路线整合成一个小程序,不仅利于自己的工作,还到站点推广给大家使用。

发现了吗,高志垒的站位不是在自己有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益,而是在总结了一套方法后,还把好处回馈给帮过他的人,乃至所有正在辛苦生活的人。

他的做法诠释了那句话——因为淋过雨,所以也要给别人撑把伞。因为看到过无数同行为了尽快完成手上的单子遭遇车祸,所以他选择了分享而不是私藏。

而,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就是即便自己生活艰苦,也不剥夺别人把日子过好的权利。

有的人说,高志垒的同行老抠、大黑……都比他过得差,对他们的帮忙实际上是一种“怜悯”,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说结论,绝非如此,怜悯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但高志垒压根就没再把自己当成穿着长衫的孔乙己了。

的确,从客观上来看,物质水平的参差似乎让很多观众认为高志垒这个角色可怜别人、帮助别人是应当的,但,人的痛苦是无法被度量的,一夜之间生活水平、自身状况一落千丈的高志垒难道不痛苦吗?他的痛苦就是可以被忽视的吗?

本质上来说,他和女儿患有白血病的老抠、帮人还钱的大黑没有本质区别,因为每个人对于痛苦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即使作为一个主角,也有权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在经历痛苦的普通人。

所以选择帮助、选择善良,不是因为自身的条件好才选择的,这是底色,人的底色,角色的本质,这也是高志垒能够尽快接受现状、适应环境的底层逻辑: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并且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人,而真正的尊重就是平视,他没有把同行们视为低自己一等的弱者。

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逆行人生》真正在传递善意的地方,所以围绕它的一大争议——富人扮演穷人、富人的恶趣味,就不攻自破了,因为电影在创作之初就是在讲述而非强行煽情。

同时,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甚至大过了故事本身。

为什么这么说?

《逆行人生》给正在经历失业的中年人打了一记强心针,不止如此,它甚至还带有超越人物本身年龄的价值,给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带来了一些启示,注意,不是教育,而是启示。

影片不刻意的口吻传递了几个讯息:

正在经历至暗时刻的你,想一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片中的高志垒和肖妮,最终他们意识到,父亲的疗养院、女儿的国际学校甚至家里的大房子都不是必需的,也并不能成为一个人活着的底线,人的底线恰恰是最简单的满足——一家人快乐地生活着,足矣。

2.斜杠青年或许是破题的关键,尽可能培养并发展爱好和技能,还要善用,把自己拥有的本领灵活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不会也没关系,关键是肯学。

高志垒是怎么做的?勤学肯问。

送外卖不熟悉?

没关系,去问有经验的人。端正态度。如果必须要做一件自己不熟悉的事儿,那就要重新给自己定位——是来学习的,摒弃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高高在上的姿态,虚心学习永远是生活可以重新开始的原料之一。

话说回来,围绕电影的争议恰恰证明了影片本身的确有讨论的价值。

不夸张地说这是今夏最好的反内卷启示录。

我们怎么在生活中获得最低限度的幸福,恰恰是《逆行人生》想要表达的:

没消费苦难,也没歌颂苦难,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自我价值,这就够了,而这个价值,可能仅仅是让自己开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