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第四堵墙的设定不是一个新概念
《小品的世界》讲述的是,一家人生活在由小品构成的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有许多经不起推敲的生活细节,比如春联贴在客厅的墙上,大象被放在了冰箱里,就连家庭关系也受制于某种规则——所有的家庭矛盾永远都在13分钟内解决。儿子有一天决定砸开家中的墙,看一看小品以外的真实世界……
在构思儿子“破墙”的行为动机时,吕严受到了一些虚构人物的影响,如《死侍》中自知身处漫画世界的死侍和《楚门的世界》中不惜一切代价决定逃离虚假世界的楚门。
“第四堵墙”属于戏剧术语,在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称为“第四堵墙”。如果舞台上的演员直接对观众说话,或者观众在戏剧中出现,这一界限就会被打破,观众和演员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一概念于19世纪顺应戏剧表现普通人生活、真实表现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这恰恰与《小品的世界》中追问喜剧创作是否要表现真实相对应。
量子力学在表演《小品的世界》
“当人类发现所处的世界不真实的时候,整个人类共同体能做的事情就是想要打破这层虚幻。无论是量子科学、波粒二象性还有一些伪科学,都提供了一种想象空间,即世界不真实。”在这样的思考逻辑下,吕严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真的生活在这个虚假的世界,我能做什么?以及什么样的人会对改变生活最感兴趣?
他得出的答案是少男少女——一群对世界充满探知欲的人,由此吕严成为了小品中意图砸墙的那个少年。
三人第一次组队排练这个作品就上了舞台,进行半即兴表演,台下坐满了观众。
那个时候剧本只有一个结构,前期三人没有太多沟通,主要靠演员即兴表演的过程把人物一点点丰满起来,找梗,这是吕严之前和土豆一起创排时的习惯,吕严记得观众的反应还不错。三人由此一拍即合,组成小队“量子力学”。
在吕严的视角里,邓帅饰演的妈妈这一角色的人物成长才是这个作品的核,自己饰演的儿子只是一个载体,功能是引入观众视角。
为了找准小品中的角色定位,吕严就母子关系、对母亲的理解等话题和邓帅聊了很多。在塑造妈妈这一角色时,邓帅没有刻意用贴近女性的声音去表演,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情感的表达上。此外,还有一处细节:在妈妈最后举起大锤砸向墙壁时,他用了热血的动漫角色在故事高潮时的升格处理,即在最后一击时放慢动作。
在《喜人奇妙夜》录制的第二现场,演员们都在以一种很兴奋的状态观看,每到爆梗要出现的时候,就响起“来了来了”的预告声。到了舞台要落幕的高潮部分,吕严饰演的儿子大喊“我一个没留神,这就要包饺子了是吧”,第二现场欢呼声一片,张祐维直接蹦着转了几个圈。
最后,《小品的世界》直接晋级,吕严、何欢和邓帅在舞台上抱在了一起。
量子力学幕后合影。图|何欢微博
有网友评论道:“通过试图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由表演者的身份去理解观看者的视角,从回顾国内小品的过去到探索未来小品又该如何发展,想理解小品它到底是个传播快乐还是传达观点的工具。”
而吕严却非常注重观众和创作者的边界感,他无意去对作品做过多阐释和解读,但是透过结尾的设计可以对他的视角有所感知——妈妈在砸墙时把假发头套摘了下来。
在吕严看来,这是唯一收底的方式,饰演妈妈的邓帅在此之前也并不理解这个设计。吕严说:“在不同人的视角里,世界是不一样的,试想如果生活中有孩子突然告诉父母这样的情况,我们很难判断谁对谁错,但是摘掉假发那一刻,我只能确信一件事,就是母亲相信孩子说的,并且愿意无条件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