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何以成为爆款?
继两年前五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凭借深度和温情在B站上成功“出圈”之后,网友的催更声音不绝于耳。近日播出的《但是还有书籍2》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相比第一部用“书籍”作为纽带,将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旧书收藏家等爱书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但是还有书籍2》延续了同样叙事结构,不但没有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还获得了9.5的网络评分。这些都源于该作品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走进这些与书打交道的人的内心,展现他们丰饶有趣的精神世界。
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表示,《但是还有书籍2》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批既具各自专业特长又富有生活化的人物形象,正是这种富有感性和创新的温暖表达,将纪录片的精髓抵达至更多观众的内心。
书籍让他们成为更加纯粹的人,他们又通过书籍延续着工匠精神
漫画家许先哲为了创作《镖人》翻阅了《史记》《资治通鉴》,从历史的夹缝中寻找灵感;翻译家包慧怡为了翻译好古英语远赴欧洲攻读中世纪文学;国家图书馆馆员顾晓军在业余时间学习法语、波斯语、希腊语等十余种语言……纪录片的镜头里,这些人物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和书籍打交道的过程让他们有着纯粹而通透的内心,这份心境又支撑着他们心无旁骛地从事着和书籍相关的工作,他们身体力行地延续着工匠精神。
“用七十余载的光阴研究古籍版本和源流领域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参与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工程……如今还埋头于编著八十多万字的黄丕烈题跋集。”在演员胡歌的旁白讲述中,一位从事古籍保护、在图书馆工作的坚守的老先生的形象逐渐变得有血有肉。
老先生如今仍每天坚持坐公交车到南京图书馆工作的画面,让杨光辉觉得特别感动,“沈老一辈子都乐在其中,因为古籍版本目录本身就具有无穷魅力”。
赓续工匠精神并非易事,一路上要披荆斩棘。“穷尽一生也想当画家”的赵佳在人生的道路中经历诸多磨难,却始终没有停下绘制漫画《黑血》的脚步。当年,赵佳曾在上海《漫动作》漫画周刊上连载作品,曾任周刊副总编的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漫画动漫艺委会副主任赵为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赵佳的作品非常成熟,是国内的佼佼者之一,但由于彼时全国的动漫杂志行业整体经营艰难,存在资金周转缓慢、盗版严重、国内读者认知度不够、脚本缺乏等多种问题,使得当时不少漫画家和赵佳一样经历困难,“每个漫画家从不被承认到承认,是一条漫长的路”。
不论是编撰古籍还是徒手绘制漫画,都是一条孤苦而漫长的路,一路上,这些平凡的人饱经风雨,甘苦自知,却志向不改。这种匠人式的执著,源于他们对纯粹初心的坚守。正如该片导演之一罗颖鸾对这些纪录片中的人物的祝福——“祝福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那条路”。
精辟的旁白+独到的表现手法,构成了纪录片的精髓
《但是还有书籍》这个有些古怪的片名,来自文学家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同名诗歌——人是纤弱的,但保存着人类智慧、文明与情感的书籍永存。颇具有文化底蕴的片名下,一段段精辟的旁白更是拓展了这部纪录片的思想深度。
“千百年后,人们读到《伊利亚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照样会感动,因为这就是人性”“其实翻译它是一种明知必定会无法完全传递,但是还是要去做它,因此有了一种悲剧的英雄主义的一个劳作” “在迷宫的文字中抽丝剥茧”“有的译者钟爱轻盈,享受在词语的密林中午夜飞行,有的译者则犹如陆地行舟,带你飞越思想高峰”……《但是还有书籍2》第三集《词语摆渡人》里,富有哲理又精练的话语频频出现,几乎每一句旁白都言简意赅,独具匠心。
该集导演郑苏杭在导演手记中写道,主创在制作之前拜访了众多的翻译家,倾听他们的故事,这些精练的旁白都是凝聚着主创对这个群体的致敬。
《但是还有书籍2》在表现手法上也推陈出新,在展现沈燮元马路边成交《华严经》、杨武能怀揣修三峡水电站梦想最终却成为德语翻译家的心路历程等方面,都采用动漫的形式,增添了纪录片的趣味感。
用动漫来模拟漫画家赵佳和《镖人》中的刀马等角色进行灵魂对话时,观众在弹幕上纷纷打出“注入灵魂”“狠狠种草”“一下子侠气就出来了”等评价。对此,赵为群表示:“对于漫画家来说,一个虚拟人物与一个真实人物之间一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碰撞出来的火花会更强力更有趣。”这样的表达手法呈现出这些人物更为生活化的一面,拉近了观众和人物之间的距离,也给了纪录片创作者新的启迪。(记者 汪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