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漆器,光与彩的对话
在山西平遥娃留村,86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薛生金每天6点起床,开始忙碌。他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这里是他的出生地,也是薛氏漆艺研究院所在地。
在学习漆器制作技艺之前,16岁的薛生金就到平遥文化布景社学艺,给剧团画布景,跑遍晋东南太行山区,眼力和腿力都得到了锻炼。艺术是相通的。1958年,平遥推光漆器厂成立后,薛生金师从手工艺人乔泉玉,半年后做出了第一件作品。1962年,他担任漆器组组长,开始带徒,至今已带出200多名学徒。这些学徒年龄跨度从17岁到70多岁,其中有10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薛生金的学徒中也有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大儿子薛晓东,已成为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的新生代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薛晓东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逐渐形成写实与抽象兼顾、中西合璧的风格。他的《洛神》系列、《鹤》系列作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努力追求形神兼备。目前在高校教授美术设计课程的薛生金孙女薛梦瑶属于“学院派”,她尝试将漆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努力探索平遥推光漆的更多可能性。
薛生金还是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名誉馆长。漫步于博物馆,木工坊、灰胎坊、画工坊等应有尽有,各种精美漆器令人目不暇接。走进一间画工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金海正挥毫作画。他将国画、油画的一些特点融入平遥推光漆器的技艺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刘金海同龄的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晓明,将写意花鸟运用到漆画配景中,逼真描绘出动物的皮毛质感及神态。推光组里都是女士,她们的手掌更加细腻柔软、有韧劲。通过上万次摩挲,手掌的温度与力量为漆器注入了质感。推光组组长王海莲正俯身用手掌顺着一个方向推磨一件小型漆胎。从砂纸、豆油、细砖灰到滑石粉,一道比一道细腻,直至漆面越来越光亮,宛如玉般温润。就这样,艺术家们在漆胎上创作出一件件精美传神的艺术品。屏风、酒柜、香樟木箱、茶几、八仙桌、首饰盒等,接连制作完成。这些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滴漆入土,千年不坏,坚固于质,光彩于文,正是平遥漆器之美。
“趁现在还看得清、画得动,我想再多创作一些漆器作品。留下作品,就留下了漆器工艺。”除了指导学徒,薛生金还亲自设计制作了不少大型漆器作品,其中漆艺作品《百猫戏春图》历时3年完成。一只只灵动活泼的猫咪嬉闹玩耍,一派喜气洋洋。2021年完成的漆艺作品《满园芳菲》是他人物画创作经验之集大成。画中的少女三五成群,或踏青,或垂钓,或下棋,或绘画,百人百态。他把画家吴道子的衣袂线条流畅生动、人物面部线条精细、色彩浓郁深沉等技法用于人物画创作;把《清明上河图》蕴含的布局严谨、繁而不乱,画家唐伯虎的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画家马远的劲利阔略、皴法硬朗等风格吸收并运用于山水画创作,融合形成了自身风格。薛生金历时2年精心打磨的漆艺作品《太行风光》,山脉巍峨壮观,霞光洒向大地,用漆器艺术深情礼赞太行精神。
多年前,薛生金曾在平遥古城开了一家名为“漆艺苑”的店,生意不错。传统天然大漆因温度湿度需要控制,产量低,成本高,面临失传风险。一番思考后,他关掉了当时生意兴隆的“漆艺苑”,回到平遥娃留村。在他看来,守护好传统、传承好技艺是他的事业。近年来,薛生金在自己的工作室精心研究,恢复了多项失传的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从过去的个位数增加到了20多种,创造了“三金三彩”“青绿山水”“天然彩色玉石镶嵌”等新工艺。2022年,薛生金成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之一。
在光与彩的对话中,平遥漆器的传承人找到了艺术与精神的家园。他们用笔下的画作、手中的技艺、心中的情感,描摹出一幅平遥古城的生活图景。也许,这正是非遗传承人心中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