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持续提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日,新华指数金融经贸研究中心运营的“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结果显示:2023年四季度,小微企业融资供给持平、需求下降,融资成本继续降低,融资效率持续提升。
根据“普惠金融—小微指数”,2023年,我国小微融资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四季度为70.57点,环比下降1.84%。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8%,较2022年下降了0.47个百分点,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研究团队预测,2024年一季度,企业融资需求指数将进一步回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将进一步提升。
专家表示,金融业要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银行业如何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一直是行业难点。对银行而言,普惠金融服务往往伴随着风险高、成本高、收益相对低的痛点。商业银行需要加快运用现代金融科技等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
“小微企业单笔金额小、业务效率低导致运营成本较高。做好普惠金融工作,需要拓展信息渠道、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金融科技应用可帮助金融机构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覆盖长尾市场,提升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通过数据积累、人工校验、线上线下交互等方式,不断优化信贷审批模型。构建“信贷+”服务模式,结合小微企业需要,提供结算、财务咨询、汇率避险等综合服务。
目前,金融机构加快了金融科技运用的步伐。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兰溪农商银行董事长陈拥良表示,为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工作,该行加快了数字化建设工作,目前已自主开发数字化普惠网格系统,完善网格内农户、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同时针对农户办理贷款“难、烦、慢”痛点,将农户画像在数字网格中展示,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变“农户跑银行”为“银行跑农户”,变“线下填单审批”为“线上自助办理”。
专家表示,未来需要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多方发力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信用风险偏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银行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大多存在财务不透明、信用记录缺失等问题。企业相关信息分散在工商、税务、海关、法院、国土、环保、电力等多个部门,银行若要获得企业完整信息、作出准确的风险评估存在难度。需要进一步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表示。
其次,需要不断改善国内信用环境。温彬认为,部分地区信用环境欠佳,企业逃废债问题比较突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违约失信人惩戒力度,破解立案难、执行难,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解决后顾之忧。
此外,还要进一步提升政策支持力度。专家表示,可以通过设立政府性基金、担保机构等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贴息贷款和增信支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在货币政策工具、信用担保机制与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