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机构下沉乡村服务,网点撤并引关注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年来,我国银行保险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在县乡村的渗透,构建了一个覆盖广泛的金融服务网络。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县域银行保险网点数量已增至14.72万个,实现了县域、乡镇及行政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全覆盖,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这一显著成就的背后,是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断加大在乡村市场的投入与布局的结果。从数据上看,每个县平均拥有81个网点,乡镇银行网点的覆盖率高达97.93%,显示出金融服务在乡村地区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发展。
然而,在金融服务下沉的同时,银行网点的撤并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相关报道,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1900家银行分支机构选择退出市场,其中不乏农商行、城商行及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一现象反映了金融市场结构的动态调整,以及银行在经营策略上的灵活应对。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网点撤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部分乡村地区对传统银行网点的依赖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偏远地区乡镇由于经济条件、人口流动等因素的限制,银行网点的运营成本较高,难以维持长期盈利。因此,银行机构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对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银行网点撤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但金融监管总局已明确表示将加强对该现象的监管和指导。该局强调,要保障县域物理网点的合理供给,避免过度撤并导致的金融空白和金融排斥问题。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满足乡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金融监管总局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布设自助银行设备、智能终端等自助服务设施;加强移动互联金融服务的应用和推广;推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乡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
此外,针对农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享受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的困难,金融监管总局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该局要求银行机构加强对老年人的人工服务、远程服务和上门服务力度,提高他们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在园区和社区增设服务乡村振兴和新市民的特色网点,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