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爷们无法自拔的游戏 街边“对弈”咋就那么让人着迷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那是一个在现在看来略微有些老旧的职工家属院,两间店铺、几栋小楼、一个操场和一片无人打理的小树林就是这个院子的全貌,而那两间商店门前,则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每到午后或是傍晚,总能见到孩子们三五成群,一起在店铺门前的小路上做着游戏。

大人们也是一样,他们围在一起点着香烟,搬上几把椅子再摆个象棋桌板,一个简易的露天“棋牌室”就完工了。当棋子砸向桌面发出清脆凌厉的声响,周围的人们也都自觉围了上去,那场景就像我们小时候在网吧里看别人打游戏时一样热闹。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盯着棋盘,有些人甚至忍不住指点一番,尽管大家都十分讨厌这种行为,但毕竟大多都是熟人,只要不上手抢棋就全当无事发生。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家也从那个老院子里搬了出去,可每当我回去探望姥姥时,仍然会看到一群人围在那个熟悉的商店门前,争论是该吃車还是该打马。只是时光荏苒,这些叔叔伯伯的头上早已布满白发。

下棋到底好玩在哪儿?看着他们兴奋的模样,我也曾无数次想问问这个问题。

是打发时间,还是锻炼大脑,亦或像古人所说的“善弈者长寿”?

或许这些都是对的,也曾有专业的研究人员表明,适量下棋能够预防老年痴呆等病症。不过对弈给人带来的正面情感显然并非单纯的“好处”或“养生”,驱动大家风雨无阻前来下棋观棋的原因,必然是它所带来的乐趣。

下棋本质上可以看做一个SOLO形式的对战游戏,正如竞技游戏中那样,对弈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博弈的过程,是那种互相试探、猜想、反制的高强度思维对抗。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人都会聚精会神的沉浸在棋盘中,思考场面上棋子能做出的所有可能性,并根据行动来预判对手的应对方式,以最小的损失换到更多的棋子。

而最终的结果无论是胜是负都无需太过在意,有时哪怕只要下出一局好棋,就足够自己回味和吹嘘许久了。

除了博弈带来的乐趣,下棋这种“线下交友游戏”很大程度上也能促进老年人的社交。在大爷们的年纪,能找到一群拥有同样爱好的好友畅玩一整个下午,确实比在家里看星光大道有趣得多。

不仅仅是下棋的人,路边棋摊上就连周围凑热闹的人也很有游戏体验,常常是没等下棋的人走出几个回合,周围的人就会纷纷忍不住参谋,把“观棋不语”四个字抛诸脑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钻研探讨,把1V1SOLO变成了一场开放式的“象棋辩论”。

但归根结底,无论是下棋者还是观棋者,所追求的无非是一段愉快的游戏时光,这与热衷于各种娱乐活动的我们并无二致。只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电影、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智能化的娱乐方式学习成本过高,面对退休后的无聊生活,下棋已经是大爷们为数不多能够专注于思考,且具有社交属性的游戏了。

随着时代的演变,街角的棋盘终有一天会被打破了物理隔阂的电子游戏所取代,且不说年轻人们不会去街角下野棋,就连许多喜欢下棋的中年人也基本告别了实体。

但这并不代表棋类游戏真的没落,反而是不断的创新使它换上了更加现代化的皮囊。当更多的流行元素与传统棋牌类元素相结合,就诞生了全新的棋类游戏“自走棋”。在这种全新的下棋游戏当中,对弈的参与者从传统棋局的2人提升到8人,让那些曾经只能在一旁围观的“玩家”也一同进入游戏,创造出了一个能让围观者成为对弈者的新棋局。

就拿最近上线的《金铲铲之战》来说,更多的对弈人数代表了博弈的升级,从原先只需要思考对手一人的战术,提升至必须观察全局动态,并实时做出判断的局面。同时游戏中丰富的羁绊、阵型、装备、英雄也都赋予了棋子们更多的可能性,当棋子的进攻模式不再单一,也就能给棋局带来更大的变数,从而产生更多的策略空间。

《金铲铲之战》中,棋子和棋盘规则也会根据模式的不同改变相应的玩法,例如同时存在的“时空裂痕”和“英雄之黎明”就以两套截然不同的规则,给游戏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战术体验与节奏差异。这无论是从玩家的新鲜感或是策略考量来看,都无疑丰富了内容的可玩性。

而对弈时,玩家亦可通过组队模式来与朋友们并肩作战,互相分享牌组的同时也能够帮助队友来进行参谋,这种一边讨论一边下棋的感觉,正如曾经在街角时那样,与好友一同分享对弈的喜悦。

诚然,街边的传统象棋正在不可避免的减少,拥有了更多娱乐方式的年轻人,也逐渐对下棋这种传统娱乐失去了兴趣。但随着《金铲铲之战》这类新颖的棋类游戏出现,用传统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唤起了年轻人们对于下棋的兴趣。

或许当我们老去时,街角棋摊早已被时间抹去了痕迹,但下棋本身却并不会消亡,对弈带来的乐趣也将被一个个棋类游戏的创新者不断传承下去。

热门相关:唐人的餐桌   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   与子偕行   重生空间守则   倾世宠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