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复制粘贴”功能键的计算机工程师去世了,他还曾是苹果的副总裁

据多家外媒消息,“复制粘贴”UI设计之父、计算机科学家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于当地时间周一(17日)去世,享年74岁。

2018年底,我们曾报道过“复制粘贴”之母艾芙琳·贝瑞森去世的消息。

作为首个将“复制粘贴”功能引入文字处理计算机的人,艾芙琳女士并没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登场,文字处理器的地位开始动摇。用艾芙琳自己的话来讲:“当文字处理成为了电脑桌面上的一个应用程序时,文字处理器的时代就此终结了。”

一台上世纪70年代的文字处理器(并非电脑)

但“复制粘贴”这个概念并不会随着消亡。而接过艾芙琳受众接力棒,将“复制粘贴”功能键带上个人电脑的,正是拉里·特斯勒。

拉里于1945年出生于纽约,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毕业之后,他还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过一段时间的AI研究。

和乔布斯一样,当年的拉里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嬉皮士。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愈演愈烈,与反主流文化同时兴起的是席卷整个西方的计算机狂潮。彼时的拉里一边喊着“Make love, not war”参与反战示威,一边在旧金山自由大学(60年代末,美国学生为反抗大学脱离生活实际而另成立的一种高等学校)开课授业。据说,他在1968年秋天开设了一门名为《如何结束IBM垄断》的课程,当时到场听课的大多都是IBM的员工。

1970年还忙碌着在俄勒冈州农村地区建立嬉皮公社的拉里大概很难料到,3年之后,他会进入鼎鼎大名的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工作。

也正是在为施乐制作一个名为Gypsy的文字处理软件时,拉里创新式地向其中加入了鼠标操作和图形用户界面,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复制、粘贴功能键。这些概念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文本编辑器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可以说,如果没有拉里,Windows和Mac的系统界面很可能就不会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

开发Gypsy的同时,拉里还提出了“无模式”(modeless)的计算机概念。他主张程序不应该具有不同的模式,这样用户就无需在不同的输入状态间不断切换。拉里对这一主张是如此狂热,以至于他把自己的推特账号名改为了“nomodes”,他经常穿着印有“Don't Mode Me In”短语的T恤,他甚至专门定制了一块“no modes”车牌。

大概正是这种才华和性格上的相似,让拉里和乔布斯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1979年,在乔布斯参观帕罗奥多研究中心时,拉里第一次见到了这位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给拉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个人“脑子转的特别快”。在拉里看来,自己是技术专家,思维十分理性。但乔布斯不仅懂技术,还懂市场、分销、财务——他了解一项业务的方方面面。

拉里曾傲娇地表示,苹果确实是令他离开施乐的原因,但他从没认真思考过要去为苹果打工。因为在当时的他看来,苹果还只是一家业余的计算机公司。他不抵触苹果,但也没有特别想去苹果。

但等到1980年,乔布斯前来邀请时,拉里还是十分干脆地来到了这个“没有特别想去”的苹果公司。

右一为Larry Tesler

苹果的情况与施乐完全不同。在施乐公司,如果想要约见一位副总裁,拉里必须要等上三到六个月。但在苹果,他会走出办公室,直接推门和乔布斯谈谈。如果乔布斯不在,他会和乔布斯的秘书约个几小时后的会面,再不行,他还可以直接去大厅伺机抓住乔布斯聊聊。

当然,乔布斯也算不上什么正常人,他会在凌晨两点打电话给拉里,讲述一些项目上的小细节。不少人对乔布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同时,拉里却在与乔布斯的相处中感到愉快,因为他能体会到乔布斯的那种热情。一定程度上,他和乔布斯是同一类人。

拉里在苹果一共干了17年,从事过Macintosh、QuickTime 、Lisa以及Newton平板电脑等多款产品的开发工作,最高达到了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的地位。

1997年离开苹果后,拉里先是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教育软件公司Stagecast Software,随后又陆续在Amazon,Yahoo和23andMe公司供职。2009年离开23andMe后,他保持着自由技术顾问的身份一直至今。

虽然拉里·特斯勒这个名字远不如史蒂夫·乔布斯来的响亮,但他也同样确确实实地改变了世界。

热门相关:大奉打更人   重启游戏时代   一拳猎人   全能游戏设计师   全能游戏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