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手组新乐队,顺带做了一款冒险解谜游戏
以一己之力开发独立游戏的故事,全世界每天都在上演。从程序员、策划、动画师,到教师、摄影师、甚至医生、小贩这些和游戏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职业转型做独立游戏的例子不一而足。开发游戏和玩游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多少怀抱着“做一款自己的游戏”的开发者倒在漫漫开发长路上。无意间对普通玩家们带来了些许神秘甚至悲壮的色彩。
如果你问我,是不是摇滚乐手也可以做独立游戏?我大抵嘴上会说不信——虽然心中依然相信这个世界的角落里会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奇迹会出现。摇滚乐手做独立游戏?那雕塑家也可以吧?
有时候由于获取游戏太过容易,玩过之后很难了解到开发者投注于其中的心血和某些特殊“意义”。在这样的“效率至上”现实下,《巫雷山奇遇记》(The Mystery of Woolley Mountain)的开发者“光脚哥”James Lightfoot的故事让我下定决心慢慢写下来和各位分享。
看似平平无奇
从哪个方面看,《巫雷山奇遇记》(后称“巫雷山”)似乎都是一款平平无奇的独立冒险游戏:没有大牌开发者背书,优质但不够惊艳的卡通漫画风格画面,初看上去老掉牙的故事情节,看不出向任何经典作品致敬的桥段,甚至连封面也不那么讨喜——看起来像一出木偶剧?
以一个普通中国PC玩家的眼光来看,这款游戏没有任何理由不被淹没在各种下载站的滚滚长河里。事实上,截止目前也的确如此。Steam上的评测数量寥寥无几,论坛的讨论屈指可数,就连我们汉化团队内部对游戏的评价也相当一般。开发者贯穿全剧的英式幽默,在我们这批翻译的眼里有时也不过尔尔。
对,你没有猜错。这款游戏并没有达到开发者“光脚哥”的预期。在游戏发售最重要的第一个月里,其销量甚至不到1000套。光脚哥的失望之情难以言表,隔着Skype我能明显感受到他的失落和愤懑。
从4月开始,我们的沟通逐渐增多,一方面是汉化业务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我对他的强烈好奇——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可以从舞台上走下来,三年如一日地坐在电脑前开发出这款游戏来?一个身兼多支乐队的Bass手,到底为什么要选择以一己之力开发游戏这条困难重重的路?3个月下来,我对James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改观。
看过了最近大热的《哪吒》,似乎我在James身上也找到了类似的力量。不同于哪吒的觉醒和救赎,我更愿意称这位英国朋友的所有一切为“绅士的浪漫”。
演出时的James Lightfoot
非著名摇滚乐手
英国Garage Punk(车库朋克)乐队The Fades成立于2002年,由Lightfoot兄弟俩共同创建。其中James Lightfoot担任乐队Bass手,Dave Lightfoot担任吉他手和主唱。时至今日,The Fades作为一支在欧洲小有名气的朋克乐队,依然活跃在英国、苏格兰、意大利等地的舞台上,他们甚至在2010年把巡回演唱会开到了美国纽约。
看看这份其实还不错的成绩单——10多年的摇滚老炮,欧美巡回演出,2张EP,3张录音室专辑,3张合辑。以一个普通摇滚乐迷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James一直很想尝试更实验性的音乐。准确的说,是在创作音乐的同时,玩更多的角色扮演,好比我们在RPG游戏里扮演形形色色的主角一样。
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他的另外一支乐队应运而生。
共鸣演奏团
Helmholtz Resonator(亥姆霍茲共鸣器)脱胎于物理学概念,是一种物理共鸣装置,常用语分辨复杂声音环境下的不同频率,如音乐的乐调。
James的第二支乐队便叫做Helmholtz Resonator,是一支实验性质浓厚的迷幻电子乐队,我们将其译为“共鸣演奏团”——如乐队创立时的愿景一样,5名成员分饰5角,各自负责不同频段的乐器,共鸣组合而成最后的音乐。这5人饰演的角色分别叫做:加兰德、范达梅、卡尔顿、科拉迪尼、弗里瑟。
“共鸣演奏团”的5名成员
这5个人的名字正是《巫雷山》游戏里主角团的名字,游戏里的角色就是他们每个人扮演的乐团角色。
James在其中扮演的是科拉迪尼,一个满脑子女人的花花公子。
“所以是科拉迪尼半夜三更和妹子在酒吧隔壁的幽暗小巷里不可描述?或者其实事出有原型?”我用英国记者常用的招数来追问他,不点破,但恰到好处地给他压力。
“你不觉得这一段情节很有趣吗?”这个Bass手居然用上了新任英国首相的惯用采访伎俩。
“哈哈哈,英式幽默,我懂的。”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他要在脱欧投票中做出“他的选择”。
说起来,这样的做法似乎许多国内流行网剧也有涉足——网剧主角似乎也同步走入线下,有自己的微博和抖音,时常发布符合该人物的言论和视频……网剧也要靠互联网运营思维,真有意思。
在游戏中,主角团队便叫做“共鸣演奏团”,和实际乐队名字一致。5位主角和乐队里的角色同样一致。这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游戏里还有什么元素能找到出处的?这支乐队到底还藏了什么?
而这一找,我有了更多的发现。
游戏化专辑?专辑化游戏?
游戏的主题关于时间旅行,而共鸣演奏团的Logo和游戏内的时间旅行装置如出一辙——一个令人目眩的黑洞图案。
部分游戏原声音乐出自乐队单曲,并且可以在游戏中的留声机上点选播放。在现实中,该乐队也确实发行过这几张单曲。
游戏配音由乐队成员亲自上阵,现实世界的角色扮演同样应用于游戏中。
乐队在成立后,发行了一张名为《巫雷山奇遇记》的有声电子书——而这本音乐剧般电子书就是整个《巫雷山》游戏的最初创意来源。其主色调红色则是向《沉默年代》(The Silent Age)致敬。
游戏里主角团的基地——一艘潜艇,同样是现实世界中乐队发行的录音室专辑《水晶潜水艇》,这也是在向经典的披头士《黄色潜水艇》致敬。有意思的是,这张专辑在英国亚马逊上卖的还不错。
《巫雷山》游戏里有一款迷你小游戏《晃晃船》,是James在10岁时自己开发的小游戏。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打砖块。
这些发现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此前被忽略的事实:整个巫雷山游戏是构筑在一个非常成熟的背景设定体系中,其内部非常自洽。有些内容和对话我们此前觉得异常生硬甚至莫名其妙,但它们都不是凭空捏造,有其充分的背景特性。
——于是我找到游戏文本,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翻译。
时间膨胀单元
作为一名未曾踏足英伦诸岛的普通中国玩家,《巫雷山》的英式幽默曾让我在很多时候摸不着头脑。
比如游戏里的一个例子:使用收音机播放金属乐,辅以牛角作为增幅器,以地面上的缝隙作为切入口,震翻整个场景,取得任务道具。类似的获取道具方式在以往的冒险游戏中可以用一万种方法来完成——但谁能想到用音乐的力量把缝震大呢?原本我们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在了解了开发者的乐队背景后也变得清晰、合理起来。顺带一提,这段金属乐也是The Fades乐队的经典单曲《Caca》。
“这些点子和谜题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我好奇地问。“大部分是。我问过身边一些人,他们觉得很有意思。”James答道。
“你不是乐队Bass手吗?你们乐队的其他人怎么可能和你唱反调?”我开始调戏光脚哥。“谁说的,乐队是我副业。我的主业是企业销售和市场部门负责人。”
“三支乐队?”难道不是两支吗,我心想,“第三支是你昨晚才成立的吗?” 我的震惊带动了脑中某些英式幽默细胞的疯狂觉醒。我一直以为他是个纯粹的摇滚乐手,主业。
“好啊,叫什么?<虚空假面>?” 时间两个字让我第一反应想到刀塔里的这位老朋友。
“什么假面?我们的新乐队叫做<时间膨胀单元>!” 当他说出Time Dilation Unit的时候,我感觉”虚空”朝我飞来,瞬间开大把我锁定在时间结界中。
Time Dilation Unit 时间膨胀单元乐队
“意思是把美好的音乐永远留在时间长河里的意思吗?
“意思是把某些东西封印在时间里。”他认真地说道。
“什么东西?”
“浪漫的东西。你可以去听一下我们的单曲<Cryptocurrency>。”说完发了个不存在的视频网站链接给我。
“浪漫的东西?加密货币?我去听听看。”
绅士的浪漫
魔性十足的歌,通篇歌词寥寥,既无洗白,也不黑化。听完后,一种虚无感席卷而来,似乎整个人都被放空了,被锁定在时间里。
James有几句话我始终记得:
……
他很快乐,也很知足。时而像长不大的小孩问出各种匪夷所思的问题,时而化身朋克一族目空一切。
游戏开发者,摇滚乐手,晒娃狂魔
《巫雷山奇遇记》可能不是最优秀的冒险游戏,但它是一个独立开发者的寄托,一个普通英国人的寄托。一个非科班人士耗时3年独立开发,最终成功上线Steam和Switch双平台,这在独立游戏届本身就显得十分可贵。
而我甚至觉得,当我决定写下这个故事,这件事本身,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浪漫。
*关于ChinaAVG (公众号:ChinaAVG):TA的故事,你的冒险。我们是一群冒险游戏爱好者,致力于冒险游戏汉化,讲述来自全球的冒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