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转生成史莱姆就能逆袭?这事还得从克苏鲁神话讲起
蓝色的水滴状粘稠物带着一脸傻呵呵的笑,成群结队弹跳着冲向你,虽然你能一刀砍死一个,但架不住数量无穷无尽……
弱小、蠢萌、坚持不懈是大部分人听到史莱姆时的第一印象。但在去年十月放映的动画《关于我转生成为史莱姆那档事》中,这个形象似乎被扭转了。
一个年近不惑的普通上班族被刺杀身亡后,在异世界转生成为史莱姆,在神一般的NPC暴风龙的陪伴下,脱离黑暗洞穴,走上“史傲天”的逆袭之路……这剧情的味道,似乎在哪里品尝过。
普通人转生到异世界,经过一系列拼搏奋斗中走上人生巅峰的模式在动漫作品中很常见,如果非要说这部作品有什么特别,大概就是主角变成了史莱姆吧。
虽然剧情本质上还是以爽为核心的意淫,但不妨碍我们用严肃的态度来考据一下,向来以弱小形象示人的史莱姆,究竟凭什么能在异世界纵横捭阖。
史傲天之所以为史傲天
在《关于我转生成为史莱姆那档事》中,主角史莱姆能成为“史傲天”的关键因素,来自于他转生后的两个基础技能:大贤者和捕食者。
其中,“大贤者”相当于一个脑内搭载的语音智能助手,基本上主角想问什么它都能马上解答,无所不知包罗万象。除此之外还具有演算、鉴定等能力,甚至还会……叹气。如果放在游戏里,这就是一个用于削减游戏难度的Bug级别的存在。
自带Bug属于作者赋予的先天优势,咱们没法说。但另一项能吞噬一切的技能“捕食者”,却与史莱姆这一形象本身颇有渊源。史莱姆本身具有的延展性可以让主角通过“捕食者”将对象物吞进体内,通过分析和研究来习得对方的技能、模拟对方的形态。比如主角在吞噬了井泽静江后,常常以她的形象示人,靠的就是拟态。
想要了解史莱姆这些能力的源头,还得先翻开《克苏鲁神话》。
从三个能力说起:拟态,吞噬,攻击力
神话传说往往取材自现实,像《山海经》里的毕方形象来自丹顶鹤,《西游记》里的鼍龙是从扬子鳄身上取的材。西方奇幻作品里的怪物也不例外——哪怕是史莱姆。
史莱姆之所以到近现代才开始频繁在文学作品中登场,是因为古代人的日常认知里并没有这样浓稠的粘液状生物。
直到人类对黏菌这样的微生物有所了解时,粘液怪物的形象才开始被创造出来。而最早描述“史莱姆”的文本,可能要追溯到克苏鲁神话的中篇小说《疯狂山脉》:
“长满假眼的荧光绿色原生质肿泡”是目前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的最早的类史莱姆生物,它们被洛夫克拉夫特命名为修格斯(Shoggoth),是一种被古老者奴役的低智生物,永无止境地干各种苦活累活。
修格斯的形象大概是这样的:
轻小说《我家的女仆不定型》中的娘化修格斯,图片作者:结城リカ
对不起放错图了,是这样的:
从克苏鲁神话中走出来的粘液怪
在《疯狂山脉》里,修格斯就已经具备了“拟态”这一功能:根据故事中的记载,修格斯在类似于催眠力量的促使下,可以模拟出各种器官的形态,拥有无限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而这种粘液怪物从“修格斯”变成“史莱姆”,获得另一个关键能力“吞噬”,仅用了一个中篇小说的跨度。
1953年,美国恐怖小说作家约瑟·佩恩·布伦南在著名奇幻杂志《诡丽幻谭》上发表了一篇名为《Slime》的恐怖小说。Slime意为“粘液”、“软泥”,也是史莱姆的英文名字。
与《疯狂山脉》中的修格斯一样,Slime是“一种粘糊糊、没有固定形状的黑色物体”,它永远饥肠辘辘,逮啥吃啥,完全不挑食,攻击性极强。就这一点来看,这个史莱姆的性格挺像中国神话中的饕餮。
在《疯狂山脉》和《Slime》的创作下,《关于我转生成为史莱姆那档事》中主角的拟态、吞噬和攻击力高等特点似乎都已经具备了。
但请注意,这两部作品中的史莱姆可怕到让人闻风丧胆,跟外表可爱又不喜欢主动挑起事端的“史傲天”可完全不像。
之所以让人san值狂掉的怪物会变成日系ACG作品里的小可爱,非要总结一个原因的话,可能是它运气太好了。
小怪中的“锦鲤”
在《Slime》一文问世21年后,史莱姆进军了游戏领域。
不得不说,同样是在新手村外被拿来练级的菜鸡小怪,比起难兄难弟哥布林,史莱姆的运气要好太多了。
伴随1974年的初版《龙与地下城》规则问世,“绿色史莱姆”(Green Slime)走入了玩家的视野。
根据规则书的描述,绿色史莱姆“虽然不能移动,但它们会慢慢生长,以动物,植物和金属为食,对振动很敏感。”它们可以腐蚀掉包括今属在内的许多物质,是种危险生物。
至于《龙与地下城》中的史莱姆到底有多危险,如果你听说过《被遗忘的国度》无底深渊的第222层“史莱姆深渊”,从它的描述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看上去就不怎么让人舒服。
“史莱姆深渊”领主Juiblex
而此时距离《龙与地下城》中外貌恶心的史莱姆进入电子游戏,还有好几年。
它初次亮相电子游戏,是在由康奈尔大学两位学生做的游戏《巫术》里。绿色史莱姆、泡沫史莱姆作为低级小怪出现。尽管由于年代久远,这部古早的角色扮演游戏不被现在的玩家所熟知,但它对于后世诸多RPG大作的影响十分深远。
早期日式RPG中最常见的“指令回合制”,便是学习自《巫术》。史莱姆作为绝佳的低级小怪素材,也被一块打包带走了。
《巫术》中的泡沫史莱姆
有元老级别的《龙与地下城》《巫术》帮衬,史莱姆相当于被星探发掘的素人,直接好莱坞出道不说,而且还连续接了几部能载入史册的影片,可谓运气卓绝。
但可能史莱姆也想不到,作为小怪中的“锦鲤”,自己的大运还远远没有到头。自己即将登场的下一部作品是最纯正的JRPG《勇者斗恶龙》,并且作为代价,经由万物皆可萌的霓虹人二次创作后,自己会变成一个长了一张沙雕笑脸的蠢萌玩意儿。
鸟山明锻造的萌系史莱姆
说到史莱姆,大部分人脑子里首先冒出来的都是《勇者斗恶龙》里那坨一脸傻笑的黏糊糊的水滴状蓝色“果冻”。
给予史莱姆这张经典傻笑脸的,是《龙珠》的作者鸟山明。当时,鸟山明正在为《勇者斗恶龙》做角色和场景设计。在游戏开发期间,堀井雄二从《巫术》中获得灵感,想给自己的作品也添上一个史莱姆。但此前千篇一律的粘腻恶心版史莱姆显然不适合DQ的风格,他需要重新设计一个具有DQ特色的史莱姆。
其实时候堀井雄二其实还不太确定自己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史莱姆,就跟所有搞不清自己想要什么东西的甲方一样,他信手涂画了一坨粘液,然后把它交给鸟山明来设计。
鸟山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把史莱姆塑造成有一个尖脑袋、底部圆润一脸傻笑的蓝色水滴状生物。这个小东西长得实在太可爱,于是它成为了《勇者斗恶龙》里第一个出场的小怪。
这些即使被打败一万次,也傻呵呵笑着勇往直前冲你奔来的小菜鸡,让玩游戏的勇者们对它生不起恶感,即使偶尔比较惹人烦,也不会真的有玩家去计较。
正如陆行鸟之于《最终幻想》、艾露猫之于《怪物猎人》,大部分经典的系列游戏都拥有作为招牌的吉祥物,十分讨喜的史莱姆也就顺理成章扛起了《勇者斗恶龙》系列吉祥物的大旗,不仅分化出很多颜色、类型、能力各不相同史莱姆,甚至还有了以自己为主角的系列游戏《元气史莱姆》。
由此,讨喜的史莱姆形象开始被广泛使用在日系ACG作品中,《关于我转生成为史莱姆那档事》主角的转生形态也要从这里开始追溯。
亚洲与欧美史莱姆形象的分化
史莱姆在《勇者斗恶龙》一炮而红算是个美丽的意外。以此为节点,它开始和那个恶心又难缠的本家形象慢慢剥离开来。
这时的史莱姆在日系RPG中人气如日中天,而它的另一个亲戚软泥怪,则接过了在欧美游戏作品里继续打酱油的重任。
软泥怪(Ooze)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龙与地下城》,由于这是一个规则繁杂、版本众多的庞大体系,因此史莱姆/软泥怪这种粘液怪物在其中开枝散叶,衍生出了许多近亲。
可能是因为没有了“史莱姆”这个名字的运气加成,软泥怪在欧美的龙套之路一直都惨兮兮的。虽然继承了从克苏鲁老祖宗那里延续下来的能力和丑陋的外表,不过却再也没有一个游戏像《龙与地下城》那么给它面子了。
在众多龙套身份中,暴雪系软泥怪的出镜次数相对比较多。
《魔兽世界》里有不少软泥怪,从对战小宠物到野怪到NPC都有。但是软泥怪吧,在魔兽里属于没什么有价值的剧情文本,只是整个世界的边角料,戏份不多。60年代的魔兽部落倒是有个相关任务:幽暗城有个叫弗雷的化学家会让你研究软泥生物。然而最后化学家的研究结论大概是——“关于这生物没啥说法”……
相较之下,《炉石传说》延续了一部分它原本的能力,还算给了它一个比较体面的待遇。在炉石里,大家熟悉的“小软”能够摧毁武器,与DND设定中史莱姆能靠腐蚀吞噬金属这个属性一致。
到了几年后的版本,暴雪又想起来软泥怪这茬,就再加了几只软泥怪,但内容还是跟武器脱不开关系。比如让对手武器失去耐久度的毒性污水软泥怪、摧毁对手武器的腐蚀污泥等等。
其中有一张名为“渗水的软泥怪”的卡牌,它的效果与《关于我转生成为史莱姆那档事》中主角的能力倒是十分相似。这张卡牌能够吞噬牌组里一张牌的亡语,跟“史傲天”一样,Copy起别人技能来毫不含糊。
当然,软泥怪也不只跑欧美片厂的龙套,在日系作品里,它同样还是当年那个出镜率最高的路人演员。比如《女神异闻录5》里,它就作为相对较弱的小怪和人格面具出现。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无论史莱姆还是软泥怪,都已经不复当年克苏鲁神话中的威风了。
结语
一母同胞的史莱姆和软泥怪,经由欧美和日式奇幻的不同演绎,开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花。但在《关于我转生成为史莱姆那档事》里,它们又以微妙的方式结合到一起。
不管作者有心还是无意,“史傲天”在沿用史莱姆软萌外表的同时,保留了它先祖的拟态、吞噬、攻高血厚等特点和技能。正因为如此,看到他以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外形在异世界闯荡时,观众也不会有太强的违和感。
不过如果你想问“具备了这些能力就能逆袭了吗?”,我劝你冷静一下,别忘了史傲天同学还有另一个开挂般的“AI”大贤者。
所以说,没点作者特殊关照的技能,还是趁早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