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许日本人评论的日本游戏厂商“潜规则”,引发了一波新讨论

一直以来,大部分游戏厂商在玩家心中树立正面印象都很有一手,例如说起任天堂就能想到认真对待玩家来信,聊到“波兰蠢驴”CD Projekt就会下意识联想到良心。然而在负面消息的公关方面,一些大厂却显得有点生疏。

如何引导玩家的负面情绪是一个难题,即使是像暴雪这样的游戏公司,最近在差评面前也阴沟里翻船了。翻船的还不止是暴雪,就在上个月月底,日本论坛5ch上出现了一个标题相当引人注目的帖子:

【歧视】日本游戏公司:“小日本(原文是日语中对日本人的蔑称)很烦啊,把评论关了吧” 

这个看起来有点阴阳怪气的帖子起源于10月24日任天堂发布在YouTube日语频道的《路易吉鬼屋3》宣传片。同一家公司同一个游戏预告片,却在不同语言频道的评论区玩儿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

日语频道完全禁止评论,英语频道则大大方方地开放给大家留言。

如果只是某几个视频出于特殊原因这么干还可以理解,然而玩家顺着最近发布的视频一路点进去,发现任天堂发布在YouTube上的大部分视频都存在这样的设置。

有人又摸去索尼那里看了一眼,发现任天堂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索尼的Youtube频道区别对待日本玩家的方式也如出一辙。

并且这么干的还不止这两家,万代南梦宫、光荣特库摩、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卡普空等知名大厂都在此列。

由《路易吉鬼屋3》宣传片带起的风波越来越大,许多日本玩家都参与到了发帖声讨的行列中,控诉日本游戏厂商区别对待、歧视本国玩家。

索尼PlayStation同样“区别对待”

为了查证这一说法,我把原帖中提到的厂商挨个搜索了一遍。确实如日本玩家所说,日语频道存在禁评的“潜规则”。类似的声讨也并不是第一次爆发,差不多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另一个日语论坛2ch上也针对这个问题讨论了八百多层楼。

最让日本玩家愤怒的一点是,明明是本国的游戏厂商,同样的游戏宣传片、同样的播放平台,允许英语玩家畅所欲言,却禁止本国玩家评论,这样的区别对待不是歧视是什么?

如果单纯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很难说官方对本国玩家评论抱有歧视和恶意。前面提到的这几家大厂,由于本身体量较大,又面向全球受众,自然而然会开设服务于不同地区玩家的多个语言频道,管理这些频道的可能是设立在各地的分公司,因此在运营上出现了不同的操作方式。

在这样的前提下,虽然总公司会统一审核把控产出的内容,但管理英语频道和日语频道的很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人甚至同一个部门,所以在对评论的限制与否上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这件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像任天堂、索尼、卡普空等众多老牌大厂,这么多年来在公关、运营等方面都各自有着不同的策略,却就是否在一个视频平台上给本国玩家评论行方便这个问题,默契地作出了一致选择,这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由于日本玩家之前已经对这个问题做了那么多讨论,官方都没有站出来回应,估计我们也很难等到厂商的答案。不过,从厂商过往的习惯和论坛的讨论中,却也不难琢磨出出一些东西。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日本公司都相当爱惜羽毛,重视自己在本国的声誉,因此运营部门对待玩家发言都慎之又慎。像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任天堂律师函”,就是任天堂在保护自家声誉和知识产权方面给玩家留下的最直接的印象。

当厂商推出的内容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一些心直口快的玩家自然而然会用踩和批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近暴雪在YouTube评论区翻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关闭评论区成了见效最快的手段,至于外语频道的评论区,由于离总公司和本国公众的视线比较远,开放给玩家随便聊聊也就算了。

另一方面,抛开控诉“歧视”的愤怒发言不谈,也有不少日本网友在论坛分析了自身的相关原因。他们认为有一部分日本玩家的评论质量确实不太过关,开放日语频道评论后,评论区很可能会充斥着跟Steam评论区差不多的极端留言——

中国玩家也躺枪了

在评论区留言本来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厂商这么区别对待,就让英语玩家产生了一些优越感。在去年GoNintendo网站的相关讨论里,有用户吐槽:“游戏公司这么干理所当然。尽管西方玩家的评论有些挺消极,但日语评论完全就是西方评论的哥斯拉版本!

上图中的说法显然有些偏激

从日本厂商在YouTube上对玩家的区别对待,可以看出他们对玩家的评论确实比较不自信,不过要说歧视也真的不至于。如果厂商能大方一点,给玩家一个宣泄口其实也挺不错,不然在视频平台上禁止评论,难道大家就不会跑去别的地方发牢骚了吗?

热门相关:赤心巡天   轮回乐园   异世医仙   总裁老公,太撩人!   万古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