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魔改”的《圣斗士星矢》新动画,是美日流行文化交融的产物
2017年8月,Netflix在东京举办发布会,宣布将和日本动画公司合作数部动画。随后两年间,原创动画《B: The Beginning》《A.I.C.O.-Incarnation》,以及改编动画《恶魔人Cry Baby》《装刀凯》《轻松熊》等20余部作品陆续登陆Netflix。
上周,《圣斗士星矢:黄道十二宫战士》第一季前6集同时上线Netflix和爱奇艺,这是Netflix投资的日本动画里最受国内动漫爱好者关注度最高的作品。不同于此前出现在国内视频网站上全程“圣光”“暗牧”的《装刀凯》《刃牙》,爱奇艺上的《圣斗士星矢:黄道十二宫战士》毫无删减。尽管动画遭受了国内粉丝们的无尽吐槽,但是ACGx却认为这部动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美日合作”之精髓。
圣斗士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对90后动漫爱好者来说,《圣斗士星矢》可能是一个不太熟悉的IP,但是它却是中国80后的童年经典。
1986年,《圣斗士星矢》漫画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为了最大化《圣斗士星矢》的商业价值,动画亦于同年开始制作并播出。由于漫画连载和动画播出的间隔时间太短,使得漫画和动画的故事、设定方面产生了不小差异,也促使漫画读者慢慢倒向彼时《圣斗士星矢》的主要竞争对手——《龙珠》,最终动画在“海王篇”后被电视台腰斩。
尽管2002年推出的“冥王哈迪斯十二宫篇”动画在商业和口碑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总体来说《圣斗士星矢》在日本动漫市场只能算是热血向作品中的优秀者,在文化影响力和商业性上和《龙珠》《灌篮高手》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过,这不妨碍万代一次又一次把这个IP翻出来“圈钱”。
比如最近几年播出的《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圣斗士星矢黄金魂》《圣斗士星矢圣斗少女翔》,动画作品在日本市场关注度不高,但是核心粉丝买起十二宫圣斗士手办绝不手软。
对版权方东映动画来说,《圣斗士星矢》这个IP在海外市场仍旧有一定的影响力。根据东映动画的财报,最近几年《圣斗士星矢》这个IP在海外版权收益上虽然和《龙珠》《海贼王》差异巨大,但是仍旧能进入东映海外版权收入的前5(另外两个IP是《光之美少女》《美少女战士》)。
特别是在南美,《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上映时的主要票仓即来自南美几个主要国家。
而另一个受《圣斗士星矢》影响至深的地区,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90年代初,《圣斗士星矢》曾经引入到中国内地多家电视台播出,这部动画也是中国80后们最深刻的童年回忆之一。圣斗士劈坚斩棘、勇敢无畏、牺牲自己保护雅典娜,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来的圣斗士所展现出的热血和信仰,打动了当时还是儿童的80后们,主角们也被80后称为“打不死的五小强”。
2017年,Netflix公布将重制《圣斗士星矢》“黄金十二宫篇”的新闻曾引起国内动漫迷的关注,介于《恶魔城》第一季和《恶魔人Cry Baby》在核心动画观众中获得的好评,粉丝对“黄金十二宫篇”重制版有一定的期待。
但是,在2019年初发布了动画预告片后,粉丝对仙女座圣斗士瞬的性转设定的不满,已经预示了这部重制动画不太可能满足死忠粉丝的口味。实际上,为了应对新的用户和市场,重制版动画还进行了非常多的改动。
面向全球市场的重制版
重制版动画是由Netflix和东映共同出品,剧本由美方编剧Eugene Son完成,监督为芦野芳晴,动画制作是东映动画,可以说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式故事+日式制作的动画作品。在看过前6集后,粉丝们总结出了重制版的3个特点。
针对儿童观众的低幼美术风格
由于重制版是3D动画,粉丝们会将这部动画同东映2014年制作的3D电影《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相比较。在粉丝看来,重制版不仅角色建模相当低幼化,场景画面也略显粗糙。实际上,两部作品面向的受众层次不同,“圣域传说”面向的是成年粉丝,而重制版动画的目标人群则是儿童观众。
也因此,不仅角色设定要以儿童的接受度和需求出发,而且原作漫画中的血腥打斗场面也在重制版中大量删减。不过作为一部3D动画,重制版打斗动作的流畅程度还是获得了粉丝认可的。
引入各种新奇设定
除了编剧曾经解释过“本着性别平等的原则”,将瞬设定为女性角色外,圣斗士的“小宇宙”变成了超能力、阿帕奇M1A1登场对战圣斗士、黑暗圣斗士的圣衣是动力外骨骼、星矢“嘴炮”窨井盖提供笑点、增加了普通人类作为早期反派……这些“魔改”设定,让原本以希腊神话为背景的圣斗士故事,大大增加了现代科技感。
同时,重制版动画简化掉了原版中“圣斗士是如何诞生的”“圣衣如何诞生”“为什么要守护雅典娜”这些需要大量篇幅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将圣斗士的集结改为“当世上的邪恶势力蔓延,必定会出现一群拥有特殊能力的希望斗士——圣斗士”,以常见的正义对抗邪恶作为重制版故事主题。
对于没有接触过原版作品的现代观众,特别是儿童观众来说,新的剧情设定更加简单直接容易接受,而颇具现代感的改动也切合当下热点。
快节奏的美式剧情发展
已经上线的前6集动画,剧情对应漫画中的“银河战争篇”,也是86版动画的前15集。要将原版15集情节压缩到6集,大量的删减是必须的。
在重制版中,模糊了不少非重点人物,比如除五名主角外的其他青铜圣斗士,同时删除了不少回忆性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活动。也因此,动画给人的观感更像是快节奏的美剧。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相较于老版动画着重于角色心理状态的描写,重制版在角色塑造上则显得扁平化和符号化。
可以看出编剧在努力降低因为故事的快节奏化导致的角色塑造弊端,在添加大量新设定和新剧情的基础上,仍旧保留了老版里主要角色的经典情节,比如沉睡在海底的冰河母亲、星矢打中紫龙心脏、“四小强”对战一辉等。
另外,重制版修改了老版动画的某些Bug,如将银河战争篇被挪到了地下低调进行;星矢的姐姐星华在重制版中拥有了超能力,引发观众猜测星华会不会就是魔玲,毕竟在原著中星华只是一个最后登场的“酱油”式角色。
不深究剧情逻辑,代表正义的圣斗士对抗邪恶势力的故事,其实非常适合儿童观众观看。从《圣斗士星矢:黄道十二宫战士》的故事表现来看,它其实就是一部披着美式文化“皮”的日本动画作品。
利用内容上的重构,完成不同文化之间的渗透和创新
ACG领域的两大巨头美国和日本,互相之间的文化渗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这些代表着两国流行文化融合的作品中,改编作品也是以彻底的本土化,凸显本国文化特色为出发点。
上世纪70年代,漫威授权东映制作的真人特摄片《蜘蛛侠》(也就是国内动漫迷人熟悉的“四百大妈”空耳梗的原出处)满满的《奥特曼》既视感,不仅主角拥有变身器,战斗过程都以一击必杀结束,充满了日本人独特审美和脑洞大开。
2014年,日版动画《天雷争霸:复仇者联盟》播出,这部低龄向动画就是一部套着《复仇者联盟》“壳”的《数码宝贝》。
不止是漫威的超级英雄,去年由华纳DC联合日版神风动画制作的动画电影《忍者蝙蝠侠》,也是一部日式蝙蝠侠作品。电影中的DC超级英雄都实现了“入乡随俗”,蝙蝠侠变成了怀着普度众生的心、拯救日本的忍者团队的首领,他们面对的最大敌人甚至是日本观众异常迷恋的巨型机器人……
可以看到,当美式流行文化进入日本市场的时候,日本内容创作者会以日本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重构。而将《圣斗士星矢》这种日式经典动漫内容推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时,Netflix则选择将美式文化融入到作品中去,《圣斗士星矢:黄道十二宫战士》正是美式文化和日本动漫作品合理融合的产物。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文化也在经历着融合与更新。未来显然会有越来越多诸如《圣斗士星矢》这类经典动漫内容,在经过文化重构后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而这些IP是否能够抓住这些机会拓展更长远的生命力呢?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