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小学时代,《游戏王》也是用来拍着玩的

众所周知,《游戏王》的卡牌是拿来打的。

不过,周四在到一篇写当代小学生是怎么玩奥特曼卡牌的文章后,我想起了我的小学时代,那时候大家玩着盗版的游戏王卡牌玩得很快乐,却不是用它来打牌,而是拿来“拍翻”当做战利品的,类似于“拍洋画”,可能各个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样。

公众号里我的留言被精选并收获了一百多个点赞,让我很想写一篇文章回味一下当年的游戏王时光。

其实在最早的时候,我们这群小学生确实有真正的拿游戏王卡牌来打牌的,但是面临的问题是:

1.下课时间十分钟太短打不完一把。

2.不方便按游戏王那样计算血量。

3.卡牌上的字太多,有些规则又很复杂,有时候对卡牌上的解释会各自有各自的理解。

这些种种原因导致了有人打牌,可是很少有完整打完一把的,就算打完一把,也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毕竟现实生活中可没法通过卡牌召唤怪兽,而且输赢也没有什么奖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到有些小学生趴在地上,两个人围着一小叠游戏王卡牌,在那边做拍手的动作。

凑近了才知道,他们的规则是,两人出相同的卡牌数,放在地上,剪刀石头布决定先后顺序,然后按顺序用手拍,利用拍手产生的空气把地上的卡片拍翻,拍翻的卡牌就归那个人所有了,直到全部卡牌被拍翻为止。

一时间,这样的玩法一下子风靡了起来,因为规则十分简单:让地上的卡牌翻过来,翻过来的就被拍翻的人赚走。优点还有几方面:

1.耗时极短,两人数完各自出的牌就可以开始。

2.规则直白简单,没看过游戏王动画片的人也可以一起玩。

3.公平且能带来极大的反馈感,两人出的筹码(卡牌数)一样,技术好的话可以赢下对手的所有牌,这里的技术包括拍翻卡片的技术、剪刀石头布决定先后顺序的技术。在几分钟内就能获得类似于凭本事赚钱的快感。

自从这个玩法流行起来以后,每当下课,男生们总是冲到教室后面空地或者楼梯间里,带上自己的卡牌大干一场,校园里充满了剪刀石头布的吆喝和此起彼伏拍手的声音。有的人赢到卡牌多得塞满了抽屉的空位,有的人拍得手掌通红,有的人借钱准备去校长老婆开的小卖部里再买几盒卡牌再创辉煌……

随着大家手里的牌越来越多,拍翻卡牌的技术也不断进化,从最早的一局总卡牌数10张以内,慢慢演变为了几十张卡牌,小学生们的手也越来越红。

这时候,一种名叫 蛤蟆功 的拍翻手法出现了,它通过将两手交叠在一起,中间留出空间,手前面留出一个小缝,拍地的瞬间,可以打出更多的空气,一局的卡牌总数也达到了恐怖的上百张,我记得当时最厉害的人保持的记录是一次拍翻120多张牌,我的最高记录只能堪堪达到80张……

80张其实也不少,代价是到现在我的右手大拇指可以看出指甲盖左边明显露出来得挺多的——当年为了赢牌天天苦练的结果。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资本主义,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距,在这个拍翻卡牌的游戏中也是如此。

有些小学生比较有钱,家长给的零花钱就可以让他直接买很多卡牌了,但有些小学生家里管得严没那么多零花钱,就只能眼馋。不过,这怎么难得倒聪明的小学生呢?

有钱的小学生会借出几十张卡牌给其他输完了卡牌的小学生,或者是那些没零花钱买卡牌但又想一起玩的人。有借当然要有还,不过还的时候肯定就要加上一点“利息”了,比如借了20张给你还我25张,借的越多,要还的利息自然也会越多。

这就给了一些有钱买卡但是拍翻技术菜鸡的小学生参与的乐趣,也给了那些输光了卡牌想东山再起又或者是没有“资本”加入的小学生参与的乐趣。

小学生里肯定也有互相玩得好的一伙人,于是他们就会组成一个集团,共享卡牌,既吸纳拍翻技术好的,也吸纳零花钱多的可以供卡的,也会以集团的形式向别的小学生放“卡牌贷”,共同获利。现在想想,当年沉醉于这种拍翻卡牌的游戏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类似于商场的氛围让我欲罢不能。

不过,小学生再聪明,终究是要被大人压一头。

有一天上课前,我在观摩桌下抽屉里我刚刚斥巨资从小卖部采购来准备大干一场的六盒卡牌时,班主任进来把我的“财产”全部没收了,说耽误我学习,让我周末放学再去找他拿,然而到了周末去找他时,他轻描淡写的一句找不到了,在我翻遍他抽屉确认真的找不到了后,我的心也随着那一大叠卡牌死去了。

从此我退出了卡牌场,再然后拍卡牌的游戏也因为各班老师的严抓死打而渐渐销声匿迹。但是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小学生总会找到玩乐放松的方式,卖玩具的收入也占了校长老婆开的小卖部不小的销售额。

于是,弹弹珠的时代慢慢拉开了序幕......

热门相关: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   房产大亨   最强中医   异世厨神   房产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