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5》搞“政治正确”?二战女兵究竟做了什么?
女性为主人公的设定,近来不仅出现在RPG中,连主流FPS也受到了影响。在《战地5》中,其中最引人瞩目——也最备受争议之处——就是将主人公设为了女性,而在近年来的同类游戏中,这又绝不是第一次。
这张国外游戏网站的PS图,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部分玩家的心情:一部分是尴尬,一部分是不满
作为《战地》系列一直以来的对手,《使命召唤14》中也出现了可操纵的女性角色——一位潜伏在占领区法国抵抗战士。而在更早前《战地1》中,其中一位主角是扎拉·古芙兰(Zara Ghufran),在“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带领下,她重创了占领阿拉伯半岛的土耳其人,而在“以沙皇之名”DLC中,其封面角色也是一位沙皇俄国的女兵。
将女性作为可操纵角色的做法,也出现在了《战地1》和《COD14》等近来问世的战争游戏大作中
坦率地说,在整个游戏的大环境中,这些女性的存在并不算特别突兀,但仍然引发了部分玩家的不满——原因很简单,它偏离了历史,并且还有刻意追求“政治正确”之嫌。但对此我们也许不能一概而论。即便女兵不似宣传片中那样活跃,但当年她们却用行动证明: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在前方和后方,她们的表现可以一样出色,并同样为胜利做出贡献。
美国和英国
在介绍二战女兵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澄清,它就是“女兵”的定义。从最宽泛的角度说,它可以一切为武装力量服役的女性,比如女文书、女翻译和各种行政人员,甚至是谍报人员、女游击队员,以及为军方雇佣、从事武器研究的技术人员。但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女兵”是在正规军队的组织下、直接或间接使用武器对敌人进行致命攻击的人员——虽然她们不一定身处前线,但依旧会在后方参与作战。
二战苏联女游击队员,但她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女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只有俄国招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兵。但随着各国逐渐意识到,随着战争愈发复杂和惨烈,其参与者早已不再是军人,相反,全体民众都将成为战争机器的组成部分。在二战前,就有国家进行过组建男女混合军事单位的试验,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在后勤和行政部门,男女混合单位的效率远远超过了全部由男兵组成的单位。
另外,在战争爆发后,随着伤亡越来越大,大量的勤务、技术人员被抽调到前线,这在后方形成了巨大的人力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军方决定向妇女发出号召,让她们参军入伍。
在二战初期,英国在这方面走得最早,1940年左右,他们便开始招募女性充当高射炮兵。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虽然此时,德国空军已在不列颠空战中节节失利,但它们的威胁依旧不容小觑。除了扩充空军,英国还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高炮部队,但每一门高炮都无一例外,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比如当时英国最著名的3.7英寸高射炮,每一门都需要7名炮手,同时,为了保证这些高炮的作战效率,在每个高炮连还要配备大量的勤务人员,比如火控系统操作员、通讯员和指挥人员——这还不包括防空体系内部庞大的后勤队伍,换言之,一个拥有数千门高炮的国土防空体系,其中需要10万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才能正常运转。
丘吉尔和夫人视察一处由女兵操作的高炮测距阵地
正是因此,在1941年,妇女逐渐进入了高炮部队,当然,她们所在所在的部队位于后方,而且靠近她们的家乡,这样可以减少她们的顾虑和危险。为号召更多女性投身战争,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女儿玛丽·丘吉尔率先报名,她后来被派往伦敦郊外的一支高炮部队——这里德国空军轰炸机最常光顾的区域。
英国人的举动也引起了美军的关注,虽然在当时,美国还没有参加战争,但它已经向英国输送了大量的军事物资,人们普遍相信,它向轴心国宣战是迟早的事。在接到相关的报告后,作为美国陆军的总参谋长,马歇尔决定在国内展开类似的试验。然而,考虑到舆论影响,整个工作进展一直十分缓慢。最终,在陆军女子辅助部队(Women's Auxiliary Army Corps)的协助下,相关尝试直到1942年底才开始。在12月,美军将近400名男女混合编组,让他们在华盛顿特区接受了操纵高射炮和探照灯的训练。
号召妇女参加“陆军女子辅助部队”的海报,在战争初期,美军曾尝试从其成员中招募志愿者,编入男女混合的高炮部队
后来,这些分队被编入了第36海岸炮兵旅。作为该旅的指挥官,爱德华·廷布莱克上校对女兵的表现评价很高:
“事实表明,所有女兵都表现出了卓越的素养,她们非常善于学习和掌握职责相关的技术信息,在对各种装备的维护上,它们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素养也非常出色。”
而且和当时普遍流行的观点——即女性身体素质偏弱、不适合服役——截然相反,廷布莱克上校认为,无论体格、智力还是心理素质,她们都完全符合军方的标准。他还特别写道:“在耐心和领悟力上,女性的表现也胜于男人。”另外,他还指出,女性在引导战斗机、操作测高仪和雷达时的表现特别认真,并由此得出结论,与高射炮相关的、60%的岗位都可以使用女兵。
和预想的情况不同,女性在高炮部队的表现证明,她们可以胜任其中的大多数岗位
美国军方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男女成员搭配工作可能引发丑闻和谣言,进而影响部队的士气。但最终结果表明,在参与实验的部队中,不仅没有发生过一起骚扰事件,而且双方的关系也很融洽和自然。受此鼓舞,相关部门请求将实验部队的规模扩大6倍。
但这一请求却让马歇尔感到非常棘手,因为这一做法会让舆论认为,军队准备把女性派往前线——它很有可能引发抗议和骚动,进而给轴心国留下舆论把柄。另外,和英国的情况不同,美国本土基本没有空袭威胁,对防空部队的需求相对有限,正是因此,马歇尔决定采取更为稳妥的做法,即只将女性派往行政和文书等非战斗岗位。
但在英国,情况却截然相反,随着战争继续,越来越多的男兵被调往前线,而大量的女兵则被吸收进来,以填补由此产生的人力缺口。到1941年夏天时,女性已经在高炮部队的火控分队广泛服役,甚至开始直接操纵高射炮,在1942年4月,她们更是取得了第一个战绩——一架双引擎的德国轰炸机,对于当时的景象,一名见证者记录道:“除了有点理所应当的兴奋和喧闹之外,这些姑娘们很快平静了下来,并且就像是老兵们一样,一丝不苟地继续工作。”
英军高炮部队的女兵在3.7英寸高射炮前,除了直接操纵武器之外,她们几乎肩负起了与之相关的一切工作
到1943年秋天,英军高炮部队的女性已经达到了56000人之多,其中大部分都部署在了伦敦附近。她们的指挥官依旧是男性军官,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最初,后者的作用仅仅是充当“政委”,负责维持纪律,管理姑娘们的日常生活,但后来,渐渐出现了女性火控指挥官和炮长,同时,为遵守国际公法,她们始终禁止携带武器,甚至不能开枪警告跳伞的德国飞行员。
但即使如此,这些女兵仍然是真正的战士,长期的军营生活让她们的身手干练而敏捷,并且完全没有了“普通姑娘的娇柔”。一名英军军官回忆说:“在经历了一段军营的生活后,我发现和自己共事的姑娘们已经和同龄人形成了一道鸿沟……她们说的似乎是另一种语言,它是一种略显粗野的军营方言,许多词汇甚至很不得体,还有一些学会了喝酒和抽烟。”但无可否认,这些姑娘们也学会了像男人一样战斗和死去。
1942年4月17日,高炮部队的女兵蒙受了第一例伤亡,在当天的一次空袭中,第148高炮团的阵地遭到德军轰炸,坚守阵地的18岁女兵诺拉·嘉芙丽(Nora Caveney)被弹片击中阵亡。但即使如此,周围没有一位女兵惊慌失措,相反,她们就在鲜血淋漓的现场坚守岗位,直到将空袭击退。
诺拉·嘉芙丽的墓碑,她是二战英国阵亡的第一位女兵
在战争期间,高炮部队的女兵总共有389人阵亡或受伤,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们的士气,相反,随着战争进行,有越来越多的姑娘们加入了序列。由于她们的优秀表现,以及愈发巨大的人力缺口,在战争的最后两年,女性高炮兵的部署范围从伦敦扩大到了整个英格兰。在诺曼底登陆期间,一些海峡沿岸的高炮阵地就是由她们操纵的,这些阵地都有效挫败了德军的空袭。
德国
在青壮年男性大量参军入伍后,其他欧洲国家如何应对人力短缺问题?在德国,情况最初于英国类似,军队和政府最初坚持认为,不管发生什么,妇女都应当留在家里,充当全职主妇和母亲,即便战况紧急,她们的职责也应仅限于“在后方为前线助攻”,而不是直接参军。在战争初期,德国甚至根本没打算将女性投入武器生产,直到1943年,德军遭遇一连串惨败后,德国妇女才开始陆续进入军工企业。
随着战局愈发不利,她们也有不少志愿参军,成了军事辅助人员。到1945年,在德军的文书、会计、翻译等中,妇女的比例占到了85%。这些女性都身着军事制服,并且服从军方的命令和管理,在宣传中,她们经常被称为“闪电战少女(Blitzmadchen)”。
在德军中服役的女性行政人员
但另一方面,由于她们不直接参加战斗,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女兵”。在战争期间,和英国一样,真正意义上的德国女兵只出现在高炮部队。在1943年7月,面对征兵部门的要求,希特勒终于放宽了限制,允许军方培训操纵探照灯和高射炮的女性志愿人员——她们在入伍前会接受为期四周的基本训练。
最初,按照德军的编制,一个高射炮分队最多可以包括14名女性,她们可以服役的职位包括测距员、无线电测向员、火控指挥员和电话接线员等,随着时间流逝,女性在高炮部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负责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其中一些甚至开始直接操纵探照灯和高射炮。到战争结束时,共有至少6.5万女性加入了高炮部队,一些探照灯和高炮单位女性的总比重更是突破了50%。
战争期间,负责操纵探照灯的德国女兵
与英军的情况类似,加入高炮部队的德国女兵不仅为她们的身份感到自豪,而且都表现出了卓越的素养。正如一位亲历者后来回忆的那样:“当时,没有人对我们的工作说三道四,一些高级军官在视察时会表示震惊,因为他们最初根本不相信,我们会表现出和男兵一样的战斗效率。”
当然,和英国的情况类似,女兵虽然广泛存在于高炮部队中,但上级严格禁止她们直接操纵武器。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相信,这不仅仅是为了她们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表明“德意志民族的高尚秉性”。在当时德国政府的宣传中,经常警告女高射炮兵和女性辅助人员不要成为“flinten-weiber”,这个词可以直译为“女枪手”,通常指那些在东线后方朝德军打黑枪的女游击队员。由于德军始终对游击战深恶痛绝,因此,他们也对这种女游击队员也相当残忍,一旦将她们抓回,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处决。同样,他们也希望本国的妇女能在战场上保持“纯粹”,“不堕落成苏联女游击队员一般的存在”。
1944年11月,希特勒甚至发布了一项禁令:不得让女性接受武器使用训练。但在前线,情况却显然是另一回事,面对苏联红军的凶猛攻势,一些女性军事辅助人员则在绝望之下拿起了武器。22岁的女高射炮兵埃尔娜(Erna)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德国东部的波美拉尼亚地区,她和另外两名男兵一道,用火箭筒摧毁了三辆苏联坦克,并因此获得了铁十字勋章。另外,按照不完全统计,在战争末期,共有39名女性获得了这种奖赏,许多原因就是在危急关头拿起武器击退了敌军。
电影《帝国的毁灭》截图:在战争末期,许多德国女性在绝望中投入到了与苏军的战斗
另外,根据一则传言,在1945年2月,德军甚至还计划组建一个女子步兵营,她们将被派往前线,羞辱那些试图扮成女人临阵逃脱,或是找各种借口开小差的士兵。不过,这种想法根本没有来得及落实,在人员和装备到位前,纳粹德国的统治便灰飞烟灭。
1945年,盟军战俘管理人员在盘问俘获的德军女兵
苏联
而在战线的另一端,苏联军队明显做的更多,甚至战争一爆发,他们就开始大量动员女兵。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战争初期蒙受了惨重损失,导致他们被迫动员一切能派往前线的人手,另一方面,由于完善的国防教育体系,许多女孩在少先队员时便接受了射击、野营和行军等训练。
拿起武器、从后方走向前线的苏联女性
按照不完全估计,二战期间,至少有80万名女性在苏军正规部队中服役,其中一半以上都被派往了前线。而在这些成员中,大约三分之一像男兵一样,接受了迫击炮、轻重机枪或冲锋枪的操作训练,另外还有30万人在高射炮单位服役,她们肩负起了从通讯员、测距员到炮手、炮长在内一切岗位。当问及为何自愿肩负起这种危险工作时,高射炮手卡特琳娜·季赫诺维奇(Tikhonovich)解释说:“是爱国主义热情,对于我们来说,‘自己’和‘祖国’是休戚一体的。”
对于这个问题,另一些女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她们的亲人在战争中丧生,她们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上前线为死者报仇。来自西伯利亚的瓦伦蒂娜·帕夫洛夫娜丘耶娃中尉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父亲在战争中阵亡。她后来回忆道:“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我要上前线,去杀德国人复仇。”最初,她的请求被拒绝,因为征兵部门认为,她更适合做话务员,但她坚持反驳说,用电话可没法杀死德国人。最后,一名上校给她开了绿灯,她由此加入了高炮部队。
苏军高炮部队的女火控操作员
然而,在繁重的战斗岗位上,这些从未接受过磨砺的女兵也遭遇了许多挫折和挑战。帕夫洛夫娜丘耶娃中尉回忆说:“当炮群齐鸣时,鲜血从我的鼻子和耳朵里不断流出,我的胃如同翻江倒海一般……在前线,敌军飞机似乎直奔你的炮位而去,在一瞬间,它们的机枪子弹就会像镰刀一样剁碎士兵们的躯体……这不是一个普通姑娘能忍受的事情。”
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战况紧急,这些女兵并没有接受充分的装备和训练——这种情况在当时的苏联非常明显。女高射炮兵诺娜·斯米尔诺娃回忆说:在训练阶段,受教育程度极低的男教官经常会读错术语、算错数据,这导致了许多问题;另外,她们收到的制服也是男兵专用的,鞋子的尺码也完全不对……如此等等。
和其它国家的情况不同的是,苏联女兵的身影还出现在了一些对身体素质要求更高的专业岗位上,这些岗位即使对男兵来说也意味着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在二战期间,苏联红军训练了大量女狙击手,她们在战争的各个战役中表现抢眼,其中的佼佼者是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她在短短一年时内便击杀了超过250名德军。
训练中的二战苏联女狙击手
无可否认,女狙击手从事的是前线最危险的职业,稍有疏忽就会给她们带来生命危险。但另一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该领域又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她们的心思更为缜密,更有耐心等待机会降临,这在战斗中是无可替代的优势。
另外,苏联的女兵还驾驶坦克和战机投入了前线——这种现象在二战中堪称绝无仅有。虽然她们只是个别现象,但苏军却把这些事迹当成了典范,并以此来激励军民的士气。这一切背后的潜台词是:既然女兵都可以驾驶飞机和坦克,那么,男人就更应当在前线努力杀敌。
玛利亚·奥克托布斯卡娅,二战苏联最有名的女坦克手
作为众多巾帼英雄的代表,玛利亚·奥克托布斯卡娅(Mariya Oktyabrskaya)的事迹在战争期间被广为传颂。在战争爆发前,她只是一位普通工人,有着平淡而幸福的家庭,但战争改变了一切,她的丈夫于1941年8月在战斗中身亡,这一消息令她倍感愤怒,她立刻变卖了所有财物,为红军捐赠了一辆坦克,而她则主动申请驾驶坦克奔赴前线。1943年9月,她作为坦克手加入了第26近卫坦克旅,并在东线中部参与了最危险的战斗。
在行动中,奥克托布斯卡娅的表现非常勇敢,然而,她的战斗经历很快在踏上战场不到半年后戛然而止。1944年1月,在一次夜袭中,奥克托布斯卡娅的坦克被炮弹击中,她在下车修理履带期间被弹片打伤,在两个月后伤重不治。
同样在战争期间,苏军还组建了三个以女性飞行员为主的空军部队——其中尤以第588轰炸航空团的事迹最为著名。她们驾驶的一种二战前设计的老式飞机Po-2教练机,在夜间携带小型炸弹袭击德军的营地,她们因此得到了“暗夜魔女”的绰号。
一名获得包括“红旗”勋章等多种荣誉的女飞行员在她的座驾前
总而言之,在当时苏联军队中,女性成员的比例达到了8%,她们在战争期间共获得了10-15万枚各种勋章,其中包括了91枚金星勋章——它也是当时苏联的最高荣誉之一。
结语
事实上,即便二战中不存在像游戏里那样冲锋陷阵的女性,但请不要忽略一点,这就是不要混淆游戏和现实的关系。换句话说,你购买游戏是为了在虚拟世界寻找爽快感,见证游戏“对历史的还原”一种附带需求。换句话说,“真实”是否有意义,其前提完全取决于游戏本身是否有趣。考虑到《战地1》对一战进行的魔改,以及后来的实际效果,对于《战地5》中的类似设定,至少笔者认为:我们不应着急发表评论,而是应当等待后续资讯。
另外,那些走向战场的二战女兵并不仅仅给了电子游戏以启发。事实上,今天女性能取得与男性对等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此。二战期间,那些走向工厂、高射炮位和前线的女性用行动证明,她们也可以肩负起社会责任,并做得和男性一样出色。在讲究责任和权利对等的现代社会,她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并为“男女平等”的实现做出最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