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球了
今年又是“世界杯年”,距离这项体育界最大规模的顶级赛事,满打满算也只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有关世界杯的线下预热活动,却感觉比小时候缺了不少。公交车上的大幅车贴广告难以寻觅;取代报刊杂志的社媒、电视墙也不见对顶级球星的介绍。甚至连碳酸饮料,都更青睐找KPL这种电竞联赛来做冠名。
仅仅过去两届世界杯,足球在国内似乎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圈子话题。
这项在拥有全球范围内拥有数以亿计的球迷的运动,当然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运动,但国内年轻人已不再热衷于足球也是既定事实,细细盘起来,这倒也在情理之中。
以时下大热的职业电子竞技为例。职业电竞的火热,并不代表年轻人都有一颗参与电竞的选手梦,而是庞大玩家集群转化为了电竞赛事的观众。对于游戏的核心用户来说,职业赛场上的形势变化与选手操作几乎不具有理解门槛,可以被轻易的分享与评价(哪怕结论是错误的)。
对游戏本身的热情成了观众关注赛事项目最基础的动力,也撑起了整个职业电竞的商业模型。
对足球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想让如今的年轻人重新关注足球,亲身参与足球活动或主动了解现代足球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但是,让现在的年轻人去踢一场球,那可太难了。
且不说被996折磨到欲仙欲死的当代年轻人,到底还有没有用足球发泄过剩精力的需求。
单单是“去哪踢球”这件小事,就已经是个难于启齿的现实问题了。对于已经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能在标准足球场上感受绿茵场独特魅力的去处,基本只剩下了公共运动设施和高校体育场。
前者即使是在普通的中小型城市也是近百万人分享一个标准足球场,时不时还得给广场舞阿姨和各大企业、机关的运动会腾地方。
后者其实也没多方便,高校本就有自己正常的体育教学计划,课外时间也有挥洒荷尔蒙的青年和压操场的情侣。作为不速之客的社会人士,跑到别人地盘上鸠占鹊巢,既不明智也不合规。特别是在疫情状况不明朗的当下,如何才能合规的进入高校踢球,也是件麻烦事。
至于退而求其次,让更多年轻人用比赛转播了解足球文化,进而爱上足球,这就更不现实了。
就像冷门冰上项目需要靠冬奥会才能进入大众视野一样。守着电视深夜追看欧洲顶级联赛的硬核球迷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是在世界杯时享受烧烤啤酒的票友。他们对于足球的规则的了解可能只有“越位”和“角球”,能叫上名字的球星也只有“梅罗”。
对这部分观众来说,值得投入热情和关注的只有中国队登场的比赛。只不过,上回国足在世界杯小组赛出场,甚至得追溯到20年前。
对于足球这种商业性质极强的竞技体育而言,庞大的关注用户永远是最重要的生存土壤。如何让年轻人产生对足球运动和足球文化最基本的兴趣,则是复兴这个领域的第一步。
在这个问题上,电子游戏似乎是个比比赛转播更实在有效的手段。至少在国内,每周能玩两把FIFA的人,肯定比每周能踢两场球的人多。优秀的足球游戏,不仅能帮助玩家科普足球这项古老运动的基本规则和现代发展,虚拟球员们精湛的技术、国际大赛热烈的赛场氛围,以及现代俱乐部的运营模式也能让不了解足球的玩家们感受到世界第一运动的独特魅力。
绿茵信仰就是一款这样的游戏。
作为网易首款拟真竞技足球游戏,绿茵信仰在次世代引擎的加持下实现了主机级别的画面表现。不论是场上一棵棵分明的绿草,球门里翻动的球网,还是球员身上球衣的织物纹理,都因精益求精的细节打磨而显得真实无比。晴天日间,明媚而充足的阳光洋洋洒洒,配合环形球馆的阴影,让人甚至能感受带球场扑面而来的热浪。
在晚上,成排的聚光灯替代了烈日,柔和的冷光照在赛场球员身上,分散出多个影子。除了昼夜更替,《绿茵信仰》还将天气设计成了比赛的影响因素,细碎的白雪,淅淅沥沥的晶莹雨滴,都能让紧张的赛况瞬息万变。为广大球迷展现出一个多姿多彩而又越发现实的绿茵场!
一比一还原的经典球场,和随赛场战况变动的多样观众反馈,也能让对足球比赛不算熟悉的玩家们体会到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的火热的赛场氛围。
与此同时,俱乐部经营、职业足球经理人等特色玩法模式,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现代足球俱乐部的经营模式,让足球门外汉们也能了解到这个古老运动的现代发展
令人惊喜的是,《绿茵信仰》还获得了FIFApro和AC米兰的正版授权,和迪迪埃德罗巴的独家代言。游戏收录海量现役球星,为核心球迷提供了打造心中梦之队的平台。
除此之外,《绿茵信仰》还实现了PC和移动端和数据互通,如果你是一位困于现实生活而无暇再次踏上足球场的球迷,《绿茵信仰》也能在通勤和摸鱼时段,让你随时随地拾起自己的“足球梦”
电子游戏能不能让被生活缚住双脚的年轻人回到球场,我是不敢断言的。但它至少能让更多人产生对足球运动的基本认知
如果真的想让央视再一次用“我们出线了”调动大众的足球热情,可能还得指望国足勇夺一次亚洲杯,甚至更大胆一点,闯入世界杯正赛阶段。不过看看国足的现状,算了,还是玩两把《绿茵信仰》比较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