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者的隐秘世界》:以拟人化悬念叙事展现野生动物“生存之道”

【环球网文化报道】近日,纪录片《捕食者的隐秘世界》展映及学术对话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举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自然纪录片摄影师张程皓,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戴文倩博士围绕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拍摄难度以及创作问题展开探讨。

现场放映了CCTV世界地理频道自然类纪录片《捕食者的隐秘世界》,该片BBC出品,《地球脉动》制作团队、《狮子王》特效团队倾力打造。主创团队历时594天,奔赴16个国家,共拍摄23种顶级猎食动物,以全新的视角深入动物王国,用科学性的阐释和故事性的表达,揭开了猫科、鳄科、熊科、犬科等“超能力捕食者”的生存之道。

自然纪录片摄影师张程皓回忆自己在拍摄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时,前期有80天左右,都还没有亲眼看见到雪豹。所以,在这部《捕食者的隐秘世界》纪录片中,想要把这些敏捷的猫科动物拍好,其实难度非常大。此外,摄影师野外拍摄的时候有时会身着迷彩进行伪装隐蔽拍摄,在使用无人机等设备时,也会坚持不干扰动物的拍摄原则。他希望,把最为真实的影像呈现给观众、打动观众,让公众切身地感受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戴文倩博士结合国内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认为《捕食者的隐秘世界》能够保有故事性兼有科学性,是非常难得的。针对人类与野生动物相遇的机会越来越多,她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生态水平不断提高,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渐恢复、活动范围扩大,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在某些情况下挤占了动物的生存空间。我们要尽量与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因为它们身上常常会携带我们并不了解的病毒和细菌,而人类的投喂往往也会改变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这对彼此的健康都会造成伤害。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刚认为,该片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有着引人入胜、带有悬念的故事结构,这是纪录片的故事化。片中还有非常多的微观特效解释,也是以往纪录片中少见的,更利于观众去了解野生动物生命状态之外的科学知识。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强调了故事性、科技性与话题性。他进一步解释,与我们生活所关切的话题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也会激发观众更多的反思。

热门相关:护花猎王   丛林野兽   落叶飞刀国语   妻子和妻子   王者天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