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新质生产力”文旅篇】范周:沉浸式体验与智能导览,升级旅游消费体验

(环球网 记者 安绮)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技术发展风头正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三次提到“人工智能”,更首次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

近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教授在关于《新质生产力: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演讲中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文旅经济的创新、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加持,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会诞生出不同的产业业态和消费模式。

今天,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在影响着文化产品的供需结构,以不可预期的速度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提升旅游消费体验也是新质生产力在文旅经济发展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3月21日,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行动——文化和旅游虚拟现实应用推广交流活动发布了18个文化和旅游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涵盖传统文化数字化、数字演艺、智慧旅游、展览展示、文物修复、网络直播等领域,代表了虚拟现实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应用的最新成果。

新质生产力在升级旅游消费体验方面,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智慧旅游的手段实现。其中,沉浸式体验和智慧导览是最典型的应用形式。例如,《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是由爱奇艺旗下裂境工作室出品的全球首个VR全感·跨次元互动娱乐项目,项目在数百平方米空间内还原了“神都洛阳”的广阔恢弘,融入沉浸式戏剧、角色扮演、真人演绎等多元形式,开放体验4个月以来,满意度达到98.9%。

范周认为,尽管智慧旅游呼声很高,但从实践来看,目前很多智慧旅游还没有做到真“智慧”。首先,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存在技术应用表面化问题。一些旅游目的地常常仅仅为了追求智慧旅游的标签,套上“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的空壳。其次,很多地方的智慧旅游缺乏个性化服务。智慧旅游的一个核心目标是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打着“定制”的幌子,推荐与游客实际需求不符的内容,甚至针对完全相左的需求输出完全相同的推荐内容的现象比比皆是。第三,智慧旅游发展中存在忽视游客实际需求的现象。过分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游客实际的使用习惯和“数字鸿沟”问题。

范周强调,未来智慧旅游的发展还需着眼实效,深入理解游客需求,保护游客隐私,制定长期规划,并兼顾技术应用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完)

热门相关:风流医圣   剑斗九天   恶魔总裁霸道宠:老婆,太惹火   极品仙医在都市   驭房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