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三方观察丨乡潮澎湃 文化产业特派员下乡正当时
广阔乡村,大有作为。新时代的乡村,更是为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人才提供了无比丰厚的土壤。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下,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在信阳市光山县、洛阳市栾川县、焦作市修武县和济源市四个县市,试点推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
在7月31日河南信阳光山县举办的“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启动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希望河南省及试点县市以“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为契机,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新突破,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把文化和旅游的创新推动力扩散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发挥带动作用,赋能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缪沐阳对“文化产业特派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积极融入乡村,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有事与农民一起商量,注重对农民的带动和提升;二是要深入研究乡村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三是在推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要有红线意识,严守生态红线、环保红线、安全红线、廉政红线。
何为“文化产业特派员”
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
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一定渊源。1999年,福建省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大批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农村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该制度从一地探索成为全国性制度,实施二十余年来,在推动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基于这一制度,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从2020年开始和地方政府探索实施“乡创特派员制度”,两年来,在一些县市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浮梁“乡创特派员制度”经验为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文化创意人士自发进入乡村,开展广泛的乡创实践活动,成为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引领者。如北京大学探索提出“乡创营造师”,清华大学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站”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技术路线也逐步成型。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胡钰表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关键在人,要有更多有情怀、有文化、懂乡村、懂市场的优秀人士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探索、重要的尝试。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会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表示,文化产业特派员来源广泛,既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也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者,更有来自社会组织的一些艺术家、设计师、文化企业负责人等,他们热爱乡村,有情怀、有情谊、有情感,有能力、有资源、有专业技术。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他们是有效整合市场、资源、政策、技术的关键人才。
工作机制如何?
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河南,成为率先推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试点省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启动后,将开展三期行动计划,首期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支撑,试点区域为光山县、修武县、栾川县、济源市,试点村落总数20个;二期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领衔,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推动,试点村落总数50—100个;三期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领衔,聚合全国创意机构合力推动,试点村落总数100—200个。
启动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将“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工作机制总结为“两线一点”,即省、市、县三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构成第一条线,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构成第二条线,两线汇至文化产业特派员,再与在地老百姓共同形成工作队,形成合力的交点。姜继鼎强调,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需要“两线一点”各级力量同心协力,形成链条。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产业特派员”将由各地政府机构授予正式身份,在河南省乡创赋能中心的统筹管理与调度下,与选派村所在地政府紧密合作,开发乡村闲置资产和资源。同时,“文化产业特派员”也将享有相关政策扶持和体系化赋能服务,在政府、智库及其他全国创意和产业网络的支撑下,更好地调动转化相关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
客观上而言,“文化产业特派员”的服务领域将进一步拓宽,相应的保障机制将逐步完善,服务供需匹配也将更加精准。向勇表示,中国乡创分会将作为全国性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将持续关注和助力试点地区的相关乡村文化环境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社会治理。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秘书长、河南省乡创赋能中心主任殷秩松表示,“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计划旨基于乡村内生资源,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其中,提升收入与认识能力,建构新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2020年10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浮梁县首创乡创特派员制度的实践经验,他强调,带动村民致富只是制度的部分职责,盘活乡村资源、推动乡土文化建设、通过社区营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同样是文化产业特派员的核心责任。
“文化产业特派员”角色定位
今年7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特派员”预选对象到光山县考察当地文旅资源。在3天时间里,他们实地走访了司马光故居、邓颖超祖居、光山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光山县羽绒服装产业园、花山寨会议旧址、东岳村和南王岗乡村会客厅等多个点位。
作为“文化产业特派员”预选对象,洛阳卡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夏在考察中对花山寨会议旧址和邓颖超祖居印象深刻。他提出,计划打造一套集红色体验馆、沉浸式剧场和大型沙盒剧本游戏在内的体系化文旅方案,带领游客探索光山、了解光山,传播红色文化。
同样,光山之行也给文化产业特派员预选对象、浙江余粮乡创创始人高慧慧带来了不少惊喜。她对东岳村油茶等产业兴趣浓厚,希望利用其“共富工坊”的成熟商业模式进行赋能,通过设计村庄品牌识别系统,开发伴手礼,孵化产业工坊等方式,让村民、村集体深度参与,从而惠及更多当地群众。
事实上,每一个文化产业特派员更像是一个“孵化器”。文化产业特派员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入项目,更重要的是起到顾问咨询作用,为当地乡镇、村庄发展进行指导,为项目的引入、建设、运营、宣传等当好参谋。
向勇认为,文化产业特派员应扮演好三个重要的角色:一是文化的陪伴者,要参与到村落文化生活的重建,包括进行社区文化的营造等;二是创意的赋能者,要充分地发挥创意设计,激活在地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三是价值共生者,要充分调动村民,平衡好利益相关者,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效衔接与协作,实现相关参与者的价值共生。
从长远角度来看,扎实推进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落地落实,对于解决乡村人才不足、整合活化地方特色资源以及区域文化品牌推广都将大有裨益。(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热门相关:东山飘雨西关晴国语 人族镇守使 九龙神鼎 女王嫁到:老公,太凶了 第99次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