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抓住肺腺癌“治愈窗口期” 提高患者生存率
【环球网报道】随着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腺癌在筛查中被发现。东亚人群早期肺腺癌的影像学常表现为含有磨玻璃成分的亚实性结节,具有癌细胞呈惰性生长、手术治疗效果好、长期生存等特点,是一种特殊的临床亚型,也是肺癌进展过程的特殊阶段。研究表明,不同浸润程度的磨玻璃型肺腺癌具有完全不同的预后。
如何对磨玻璃肺腺癌患者病灶浸润程度进行判断,从而确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手术时间?
12月22日至23日,2023年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
会议期间,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磨玻璃肺结节型肺癌是一种特殊的临床亚型,也是肺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如果一发现就急于手术,容易造成过度治疗,如果等肿瘤组织长大后再手术,也为时已晚。这就要求外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结节不同特征,来确定手术时间和方案。所以我们团队2023年提出“治愈窗口期”概念。
所谓肺癌“治愈窗口期”就是手术切除后不用任何治疗,术后5-10年100%都不复发的临床或病理阶段。病理为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或贴壁亚型生长为主的浸润性腺癌;影像上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和异质性磨玻璃结节。在这一病程任何一个阶段进行切除,5年无复发生存率可达100%
陈海泉教授介绍说,对于持续存在但无进展的磨玻璃结节,不建议首次发现就立即手术,可以进行一定时间的随访,不因“一刀切”手术影响患者职业生涯或人生轨迹。
“抓住治愈窗口期,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手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就会很理想,并且也能避免过度治疗。”陈海泉教授说。
据悉,在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第103届年会和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上,陈海泉教授的研究团队成员分享了临床研究成果和理念。
陈海泉教授认为,在胸外科领域,理念的创新有时候比简单的技术创新更加重要。与此同时,陈海泉教授还提到了“微创手术3.0”理念,即以“器官微创”为核心,整合“切口微创”和“系统微创”的治疗理念。其中,“器官微创”是指尽可能地“少切肺”和“保留正常淋巴结”。
“微创不仅是切口小了,同时要把脏器保护好,这是微创的核心。”陈海泉教授谈到。
谈及对我国胸外科的未来展望,陈海泉教授表示,我国胸外科在手术量上处于全世界第一的地位,并且在某些技术上遥遥领先,但我们仍然要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和学习,去吸收国际上优秀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贡献我们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