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十号:美国海军未来战舰,又栽进同一个坑里了……
“星座”级护卫舰是美国海军心心念念重点打造的新一代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但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最新报告显示,该舰不但面临至少3年的建造延误,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麻烦。老司机仔细一看,这些错误怎么如此熟悉——到底是美国海军的失误,还是军工利益集团捞钱的套路呢?
美国海军学会网站5月29日称,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最新报告,美国海军下一代“星座”级护卫舰将超重约10%,这不但意味着更高的建造价格、更慢的航行速度,而且未来的升级潜力也大打折扣。
美国海军今年早些时候披露,“星座”级护卫舰首舰可能会延迟至少3年交付,此后该计划受到国会越来越严格的审查,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最新报告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布的。
问题首先出现在“星座”级护卫舰的设计还没有最终确定,美国海军就与芬坎蒂尼集团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马里内特造船厂签署协议并仓促开工。但讽刺的是,当2022年8月开工时,美国海军官员表示,该舰的“详细设计已完成了超过80%”;今年4月,在“星座”级护卫舰传出交付延期的时候,美国海军官员称“该舰详细设计已完成约80%”——搞不好这个数字还倒退了呢。
这是怎么搞的?
报告称,“星座”级护卫舰是基于芬坎蒂尼集团为法国和意大利海军研制的FREMM护卫舰设计改造而来,当时美国海军要求新一代护卫舰能够及早服役,因此选择了这种成熟设计,只是按照自身要求进行了改造。但问题就出在这个改造上。据说美国海军先后提交了511份功能设计文件,要求对动力系统、武器系统、损管系统等进行全面调整。
“星座”级护卫舰与设计原型FREMM护卫舰几乎完全不同
结果这一番操作的结果,让“星座”级护卫舰与设计原型FREMM护卫舰的通用性从85%一路下降到15%,基本上算得是一艘全新设计的舰艇了。就连美国政府问责局也在报告中承认设计修改问题是建造进度延误的主要原因:“美国海军对护卫舰的原型设计进行了大幅修改,导致这两艘舰艇现在看起来就像是远亲。”
更糟糕的是,美国海军在“星座”级护卫舰设计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批准马里内特造船厂开工建造了。这样一边建造一边改设计的结果可想而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一份报告发现,美国海军严重低估了该舰的建造费用,可能首舰要花费16亿美元而不是之前预测的10亿美元。至于建造周期拖长,那就更是“理所应当”了。美国资深共和党人、密西西比州参议员罗杰·威克公开批评称,“‘星座’级护卫舰被迫延迟三年交付,首舰建造工程需要近十年时间才能完成。主要问题都出在海军身上。自签订合同以来,关于该舰近70%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今天看到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这不是行业表现不佳,而是军方高级官员在管理项目方面的无能,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谈到美国海军的项目管理,已经退役的这两艘濒海战斗舰就会被拿出来“鞭尸”
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报告承认,“星座”级护卫舰显然是重蹈了失败的濒海战斗舰项目所犯下的错误。当时美国海军在推进的濒海战斗舰项目时,故意在没有确定设计的情况下开始建造,并得意地吹嘘这种“创新”方法可以省时省钱省力。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独立”级和“自由”级濒海战斗舰的原型舰设计与量产型号有很大不同。而且由于设计的不完善以及配套设施的延误,濒海战斗舰很快退出了美国海军主力舰艇序列,只能执行训练和测试用途。而且首批4艘在服役仅10多年后就被迫退役。
讽刺的是,如今“星座”级护卫舰再次栽进了同一个坑里。
“星座”级护卫舰的麻烦还远不只这些。马里内特造船厂于2023年10月提交的报告显示,由于美国海军在批准建造时还没有最终确定这艘新型护卫舰诸如结构、管道、通风和其他系统的性能相关要求,因此预计该舰建造完成时,排水量将比预期增加10%以上。
更准确地说法是,“星座”级护卫舰的预定排水量将额外增加500吨以上,可能导致它的最大航速被迫降低。按照美国海军的最初要求,这种新型护卫舰需要跟上以30节航速高速航行的航母战斗群,但如今它的速度可能只有26-27节。
距离艺术家设想的“星座”级护卫舰下水这一天,美国海军还要等上好些年
同时,这还严重影响了该舰的未来升级潜力。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称,如果没有足够富余的舰艇内部空间、吨位和动力系统功率,将导致海军舰艇的升级计划受到严重影响。美国海军在这方面也吃了很多亏,例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基德”级驱逐舰和前5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都是因为缺乏升级潜力而被迫提前退役。“动力”网站称,此前已经有人讨论为“星座”级护卫舰增加定向能武器等新一代装备,但它们需要额外耗费大量的电能和舰艇空间。如今“星座”级护卫舰的动力系统连它的设计航速都无法满足,显然其改装潜力并不乐观。
只是在老司机看来,美国海军之前在一系列舰艇建造过程中犯下的错误可谓是教训深刻,但在建造“星座”级护卫舰时依然如此“头铁”地把这些错误轮流再犯一次,这到底是“不长记性”,还是故意而为之,从而让军工利益集团捞钱呢?别忘了,美国濒海战斗舰一边建造一边退役的奇葩做法,如今还在继续呢。